流动拍卖拍出滚滚财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8:28 新浪财经

  2002年秋天,从山西技工学校毕业的刘萍投奔在深圳开商店的朋友王霞。王霞经营日杂用品,开店之初生意还不错,收入比她以前打工高。但不久之后,她的店附近又开了几家日杂店,竞争非常激烈,王霞的生意每况愈下,到刘萍去投奔她时,已入不敷出。

  刘萍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就帮王霞照看店铺。店子冷冷清清,晚上更是无人光顾。刘萍就建议王霞到了晚上把电视机搬到店门口,并摆些碟子。王霞采纳了她的建议。这一招立刻见效,附近的民工和周围工厂的工人都跑来看电视,他们渴了就在她店里买饮料喝,饿了就买零食吃,喜欢吸烟的人也会买包香烟。一天晚上,刘萍通过电视看了一场拍卖会:通过现场拍卖,一块地皮以200万的价格被人买走。记者采访了这块土地原来的拥有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老板说,如果不搞拍卖,她的这块地皮最多只能卖150万元。那天晚上,刘萍久久不能入睡,她想:人家的地皮拿出来拍卖,一下子多赚了50万元,如果我将日杂品拿出来拍卖,是否也能达到升值的目的呢?

  第二天下午,她们就在小店外面摆了几张桌子,还找来专门用来拍卖的锤子,然后从店里取了几样东西用来拍卖。拍卖开始,刘萍拿着准备好的商品向人们展示其用途或功效,又以

幽默的口气开了几个玩笑,然后报出商品的底价,出价最高者可拿走该产品。

  围观的人多是在店里看电视的熟客,他们觉得拍卖日杂用品是件好玩的事,纷纷“响应”。一个晚上,王霞她们的拍卖收入超过了300元。初战告捷,刘萍和王霞大受鼓舞,第二天晚上她们又以同样的方式拍卖商品,收入还算可以,但比第一天晚上少。接下来几天的收入继续递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刘萍分析认为:第一天晚上,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加竞拍,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后,她们拿出来拍卖的还是那些商品,人们当然提不起兴趣了。况且这些商品,附近小店都有卖的,谁愿意再掏7元钱来竞买在其他店5元钱就可以买到的东西呢?刘萍有了新的主意。王霞去进货时,刘萍让她进一些附近其他商店所没有的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拍卖出去。小店每天晚上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有5000多元的利润,比小店刚开业时的利润高得多。几个月后,刘萍她们的收入又明显下降了。原来,每天晚上来参加竞拍的人都是些熟客——大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他们不可能总是竞买店里的东西。刘萍和王霞就到远一点的工厂区摆起了她们的拍卖摊位。“流动拍卖”的做法,让刘萍和王霞尝到了甜头,但由于她们以王霞的小店为中心,活动范围较小,几个月后,拍卖收入又出现下降。

  2003年3月,王霞把店铺低价转让出去,然后和刘萍正式开始了“流动拍卖”,每到一个地方,她们就去找当地有名的大商场进货。这种“流动拍卖”的方式使刘萍和王霞的收入又回到了每月5000多元的水平,但很难再有突破。原因是这种“流动拍卖”,过几天人就会离开,如果产品出了质量问题,买主就找不到她们。刘萍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和商场、超市联合,专门拍卖积压或较有新意的商品。这样,当一件商品被成功拍卖后,竞拍者拿到的是商场和超市的销售票,和其他商品一样享有售后三包服务。此后,刘萍和王霞的收入迅速上升,由以前的每月五六千元,上升到了每月近万元,有时甚至突破两万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