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是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集团,中国经济学界曾高度评价它为“最早到中国投资且投资项目最多效益最好的外资企业之一”。同时,它以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而赢得国人的尊敬。它近年来却以“不拘小节”而屡屡遭人诟病。关乎泰国正大集团及其旗下易初莲花购物中心,本文无意妄加指摘,谨希望以此触动其已似乎麻木的神经。目的只有一个,乃期盼明天的“正大”仍然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
毫无疑问,这显然不是名列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所应有的一种做派!进入2006年2月,记者在山东青岛仍未发现泰国正大集团旗下易初莲花连锁超市开业的种种迹象。而早自两年前开始,易初莲花青岛浮山店预期2005年5月开业的消息便不间断地向外界传出。如今正应了一句熟语“雷声大雨点小”。
既为“预期”,那么一家门店延期开业实在无可厚非,问题是几年来易初莲花的新设分店似乎总在修改开门迎客的日程表。不止在青岛,易初莲花上海杨高中路店,因距离家乐福联洋店只有400米(违反了3公里商圈内不得重复开设大卖场的规定),“挑恤性”开店引起家乐福的强烈不满,也不得不延缓正式开业日期。
另外,记者也曾见证易初莲花在江北的第一家门店——泰安泰山广场店的开业。其时,易初莲花“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花期”,委实令人败兴。
“2005年底前,投资40-50亿元在中国开满100家超市。”这便是易初莲花从2003年开始高调提出的“三年‘百店计划’”。虽然易初莲花扩张步伐并未停止,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原计划2005年完成的“百店计划”注定搁浅。易初莲花不得不改口称,“计划在未来二到三年中在全中国发展到100家店。”计划好改,问题是这关系到了其作为跨国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信用形象。
中国发展路线渐变
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谢易初、谢少飞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在中国以外称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团)。“正大”之名之所以为国人逐渐熟悉,与其涉足传媒大有干系。《正大综艺》是正大集团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制作的一档杂志性综艺节目。节目自1990年开播至今,创造了辉煌的收视成绩,长期高踞中央电视台十大最受欢迎的节目之列。
当然,传媒远不是正大集团的主业。经过80多年的发展,正大集团形成了以农牧、水产、种子、电信、商业零售为核心,石化、机车、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等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就其规模,正大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称,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400多家公司,员工人数近20万人。
正大集团是1979年进入到中国的,是先在深圳注册的第一家外资企业。至今“在中国投资额近40亿美元,设立企业213家,遍及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员工人数超过80,000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人民币。”
从1997年,正大将其在泰国取得的易初莲花购物中心的运作经验引入中国。正大集团目前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因其宣布易初莲花领先其它跨国零售业大鳄于“年中将全面实现独资”,自然也不忘重申“加快在华扩张步伐”。
零售业是我国加入WTO后最先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如今3年保护期已过。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内地开店将没有股权比例、开店数量与开店区域的限制,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商业企业。
正大在山东济南的独资超市已然开业。据正大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合资公司回购中方股权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易初莲花所有超市将在中国实现全面独资。
有中国社科院专家此间表示,外资零售企业在实现独资过程中,可能会付出较高代价,但从长远利益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高速成长所带来的高回报,对于没有了中方股份的外资企业,益处显而易见。
总结正大集团20几年来所走的中国路线,一直为自己戴着“一顶高帽”。比如说,正大集团的两位创始人和第二代经营者都“有着血浓于水的中国情结”,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发展;又比如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正大集团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率先进入中国投资,并始终坚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公司有利”的“三利”原则。
而现在呢,在中国实现全面独资,无疑是把“三利”原则中最后一个原则“对公司有利”放在了第一位。当然,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自是各个企业的终极目标,实属正常行为。但从中传递出的一个信息是,正大在中国的投资经营,高调归高调,但无从掩饰其“趋利”本质。其另外一个佐证便是信用形象美誉度的下降。或者说,前者导致了后者的出现。
正大信用形象明显受损
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过去5、6年中,也并没有取得与中国经济增速相应的增长。正大的中国区业务在2003年的收入仅为35亿美元,比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9年的水平还低。
2004年7月中旬,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在“第三届世界华人论坛”上表示,中国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低,许多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蕴藏着无限商机。“我们始终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未来也将继续坚持投资中国的政策。”在其描绘的中国扩张蓝图中,零售和分销成为正大集团中国业务此番扩张的重点。其时,易初莲花“百店计划”正在运作中。
与易初莲花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的步调不一的是,其信用形象却在明显地走下坡路了。记者有幸成为最早研究并报道易初莲花在华北布局的传媒界人士之一,并亲身经历了易初莲花“北中国区第一家门店”即泰山广场店从招商到开业的全过程。从而了解与跨国企业形象不相称的些许内幕。
给人感受最深的,是易初莲花的部分员工素质低下。招商部工作人员对供应商的冷落和刁难之势非有相当涵养而难以招架,自然给供应商留得印象很坏。
易初莲花泰山广场店开业不到半年,就接连“出事”。先是“假油事件”,退(植物)油消费者排起了长队;而后消费者又在“蛋黄派”里吃出螺丝帽,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在各种失误和负面事件的影响下,易初莲花在当地显然不敌山东本土商业企业济南“银座”泰安店。据称,“易初莲花泰安店在低值易耗品的销售上已经超过先期进入的银座,即使在总体销售额上两者也大体相当。”而“银座”对此说法不屑评论。
事实上,易初莲花各家分店似乎都是那么不消停。北京易初莲花捆绑销售过期古井葡萄酒,则是近期事件。这是北京市消协工作人员在调查北京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情况时意外发现的问题。据消协介绍,他们是2005年2月21日从位于北京西三环丽泽桥附近的易初莲花超市里采购的商品,等带回消协才发现有问题。
那是两瓶捆绑销售古井葡萄酒,其中一瓶古井干红葡萄酒标注为绿色食品,生产日期为2003年1月21日,保质期10年;另一瓶古井礼品酒的生产日期同样为2003年1月21日,但保质期却是两年,也就是说,到2005年1月21日止,这瓶酒已经是超过保质期的过期食品。此后一个多月,易初莲花超市却未给北京市消协一个答复。
还是在北京,据2005年7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一位易初莲花的联营商向记者抱怨,尽管他们与易初莲花的合同上明确写着账期是45天,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在正常的时间里得到过回款。尤其是今年,拖欠供应商回款的现象更加严重了,今年4月的账还没有到手,资金周转出现明显困难。”
2004年6月易初莲花超市“挂号”结账也曾引起供货商愤慨,这一事件经媒体传播一度沸沸扬扬。有供货商向记者反映,到易初莲花结账时,须先排队交钱取号,“一个号要花6块钱,我一共拿了6次号,才轮到与对方负责人对账。一旦双方账目出现对不上的项目,商家就会让厂家回去自己查清账目,下次再来对。”
据《金陵晚报》报道,2005年2月底,有市民在建宁路“易初莲花”超市购物时,发现柜台上过期的盐水鸭还在销售,于是向该报反映,记者暗访后向工商执法人员通报,超市方先是百般抵赖,结果在工商人员掌握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销售了过期盐水鸭。
2005年7月14日,有消费者在杭州易初莲花购物,发现随饼干赠送的牛奶过期41天,他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要求超市给予书面道歉,但遭到易初莲花的拒绝。7月26日,“牛奶事件”风波未平,又有读者投诉易初莲花大米变质。经工商部门多次调解,消费者直到7月30日才拿到莲花购物方面的书面道歉书。
诸如此类,种种现象表明,正大集团尤其是其零售业务在中国遭遇信用危机的说法并非夸大其词。
正大形象工程能否重塑
在国人面前,正大集团曾经很看重自己的“亲善”形象。“多年来,正大集团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金额达3亿元人民币”。“非典”期间,正大集团向中国政府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正大集团还无偿捐助国内外教育事业并多次捐助国内各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积极扶贫救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正大集团某资深执行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一段极为堂皇的“语录”:正大集团的领导层百分之百都是炎黄子孙,出于对自己的国家无限的热爱。我们在中国投资,卖的是中国的货,缴的是中国的税,用的是中国的员工,没有什么外资内资之分。怎样为国、为民多做一点事情,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爱是无私的奉献,是正大中国的理想”,我们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给国家,给人民,给顾客。
这段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正大集团是一家慈善机构,而其领导者则是彻头彻尾的大慈善家。与“捆绑销售过期葡萄酒”、“供货商挂号结账”、“销售未标注生产日期的糖果”等等事件两相对照,不禁哑然失笑。我们开头说过,“务虚”实在不是跨国企业集团的应有做派。
能够把企业做进“世界500强”,不可谓不精明,然而忘了一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正大集团为维护自然生态保护大熊猫捐了300万,未必有多少人记得住,但因贪图小利而出售不合格糖果的时候就被人记牢了。
这时候,忽然想起企业界曾经流行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而现在,正是一些细节问题日益损毁正大信用形象。美誉度之于商家,一如光合作用之于植物;这决定着易初莲花能否如期地在中国遍地开放! (原载2006年第4期《理财》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