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者到创业者 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财富增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10:5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杨得志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年轻律师冯啸鹏放弃了回西北老家探亲的机会,而是在北京积极奔波,向客户讲解新《公司法》的修订。大学毕业后,小冯没有重复许多同学的老路———四处托人找单位,而是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之后,到北京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打工”。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将来开办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做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像冯啸鹏这样放弃国有单位,“飘”在北京的大学生、研究生,仅在中关村就有10万名之多。几乎每一个飘泊者内心,都孕育着一个梦想:打工———创业———当老板。 从过去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到今天自我创业渐成趋势和气候,当代青年的就业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中国的劳动力过剩并不是绝对的,关键是中国缺乏创业者。”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就业机会的70%要归功于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家,如果在创建和发展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上多下工夫,经济就会有更高效率和更快发展,将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超乎想像的就业机会。 为鼓励自主创业,“十五”期间,中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001年全国“两会”,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 ———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各级地方政府较早地认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广州市提出新世纪的目标是:“创业之城、安居之城”;汕头市提出的目标则是“建成内地最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面对创业的滚滚浪潮,大学教育也在积极思考求变。兰州大学校长李发伸说:“过去,大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单位,仅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就业者’。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在大学教育中,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将来自己创业做准备。” 全国不少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从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大学生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不断涌现,应者云集,“创业”成为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2001年2月,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在成都奠基。 ———2004年6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盘,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 这一切都为迫不及待的年轻创业者搭建起大展身手的舞台,而他们也以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汗水,写下了创业与成功的奇迹,成为“十五”中国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3年10月14日,网易(NTES.NASDAQ)股价达到70美元的历史最高位,作为网易创始人、首席架构设计师的丁磊,其身家财富高达91亿元人民币;2004年,年仅31岁的盛大公司创始人陈天桥成为新一年的“中国首富”,自主创业仅仅5年,他就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创业史上新的“传奇”。 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黄光裕、施正荣、马云、李彦宏……这些富豪榜上鼎鼎有名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主创业的年轻英雄。 他们创业的经历,已被无数满怀理想的年轻人熟记于心;他们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从在校大学生到海外留学归国的学子,从前途看好的国家机关干部到外资企业的“白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创业的行列。环顾四周,30岁上下的董事长、CEO比比皆是。 自主创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千万万的就业机会。 不仅如此,自主创业还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注入了活力。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得者、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99年,邓中翰和自己的5人团队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历经6年的艰辛努力,成功研制出“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使我国的信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也标志着中国的核心技术在世界核心技术前沿烙上了中国印,被国际权威媒体评为2005年世界电子工业十大重要事件之一。“星光中国芯”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亲自为之颁奖。这是对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最高褒奖,也是他们大显身手逢其时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