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陈维:安心活在大城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 |||||||||
看来这鬼在上海还混得不赖:屁股还没坐下,一个电话打进来,老婆报告说又看好了近郊的另一个楼盘,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作为老同学的陈维,短短5年,已经在上海组建了一个温馨的三人世界,拥有了两套房,一辆车。
“机会使然,机会使然”,2005年12月23日的下午,上海滨江大道边的一个德式咖啡馆内,陈维和我拉起了家常。 2001年初,因政府机构改革,原本在湖南省财政厅工作的陈维被调到了湘财证券上海总部,来上海的时候是租房住。那时夫妻俩只住了一室一厅,还显得空空荡荡的,惟一床、一柜、一桌、二椅而已,冰箱电视俱无。 鬼精鬼精的陈维是绝对不会满足于这种生活的。“其实,我们一到上海,就在为买房的事筹划着”。每到周末便去看楼盘,刚到上海,手头拮据,只敢围着上海外围转悠,期房、现房、二手房都看过,但都不满意:太小了不行,在长沙住惯了大房子;太高了不行,将来父母上下不便;太偏了不行,要考虑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太贵了更不行——这当然是最主要的一条。当时真有“上海之大,竟无我陈某人容身之地”的感觉。 “对于买房子这件事,事实上我已经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但是到2002年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既然要“扎根”,住房当然是重要“根基”:自己心目中那种地段好,环境好,户型好的房子也不少。不过八、九千元的起价将陈维跃跃欲试的心重重地打到了谷底。看着房价一个劲儿地往上涨,想将就一下买一个普通的楼盘自己又不甘心,那就再等。 “莘庄一带一个小区在抛售尾盘”,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的一个客户朋友打来电话要我去看看。那是1999年楼市红火的时候盖起来的,后来楼市低迷便搁置了下来。因为是尾盘,况且到地铁站还有段距离,所以标价很便宜,才6000出头。 于是当机立断,即刻交了定金,半个月付清了余款,简单装修之后就入住了。 “有些时候,事情也凑巧”,2003年的一个夏天,我和妻子饭后散步时看到附近正在大兴土木,我俩就走进售楼部顺便了解该楼盘情况。原来这里要修别墅群,开发商在上海也算有知名度。看了楼盘的效果图,我很喜欢,心想,在这里买一套别墅也未尝不可。一来这里的别墅价格肯定低于上海市区;二来这里也清净。 “其实我也不是一时冲动就对这里的联体别墅一见钟情”。早就就听说轻轨(上海明珠线地铁)很快就要通到这里,交通改观必然会带动周边住房的升值和商业的发展。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包括请朋友打听此开发商近几年的运营情况、了解市政部门对于闵行区的规划,我们订下了这个楼盘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别墅,价值80万元,比购买市区的楼盘划算很多。我们首付3成,剩下的金额25年分期付款。虽然离徐家汇上班的地方远了点,但开车也不过半个小时——拥有一辆好车的作用在于让你离都市的喧嚣很远,但又与都市的繁华很近。 等待搬进新房的日子,是煎熬,也是甜蜜。尤其是当我们得知轻轨开通后不久,闵行区的房价已经开始出现升势,这更让我们为当初的正确选择而得意。收楼前,附近一家大型的shopping mall也开业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专卖店和几家大型餐饮企业进驻,带旺了周边的商业氛围。半年多的时间,我们那套刚收楼的别墅就已经涨到110万元,这意味着我们几乎不费力气,就能轻松赚到30万元,连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 这一次“不经意”创造的收益让我们尝到了投资房产的甜头,而赚到的那30万元,我们决定作为下一次房产投资的资金,无论是住宅,还是商铺,只要看准了,就毫不犹豫地出击。 当时并没有投资或理财的思想,只是急于寻个窝安置下来。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房价的疯涨使我成了小小的受益者。 (本报记者 姜业庆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