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杨怀武:职业事业两不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傅旭明 成功度过工作转型期 我90年代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北美术出版社工作,后来调到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是我来花山文艺的第三年,也是工作调动适应期的终结年。以前我在美术出版社是
家庭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2001年底,我们家离开一居的房子,搬进了两居的房子,由于工作努力部门效益好,年底奖金就发了2万多元,我们家买了空调洗衣机和一套家具,还对房子做了简单的装修。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开端,就是妻子的油画找到了方向得到同行和市场的初步认可,北京、上海等地的画廊纷纷来约她参加画展,作品开始有了小量的出售,后来国外的画廊也来约她的展览,这样家庭经济开始有她分担了。我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常常给其他编辑部门做一些版面和版面设计来增加收入。 2002年,女儿童童4岁,行动多了方便了,为了孩子快乐地成长,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全家经常出去旅游,这些年里先后去了上海、杭州、青岛、内蒙草原、香港、澳门等地。 由于我们家庭经济的逐步好转和生活的稳定,我的工作状态进入良性循环,我们家开始储蓄了,终于在2005年的11月买了一套150多平米的新房子,60多万元,一次性付款。 渐离酒桌挤出时间创作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的应酬也多了起来,不仅经常要出差还要和书商作者吃饭喝酒,为了出版社内部和其他部门协调工作,还要和同事一起吃饭喝酒。虽然我自己也喜欢喝点酒,但毕竟不喜欢老是时间过长地泡在酒桌上,而出版社里有一些同事以此为好经常拉我喝酒,你不喝不行,没准工作就可能要和他打交道,到时候他说你这人不够意思不好好给你办。 我的专业是中国画,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出版是我的职业,绘画则是我的事业。中国画需要长期的磨练和探索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所以总是想在专业上下功夫,可现实是没有时间,除了单位工作时间还有很多社交应酬。2004年孩子上小学了,为了不影响妻子的创作,我主动负责接送孩子这样,我每天几乎是围着孩子转。早上6点半送她上学,中午11点接回家吃饭,吃好了再送去,等下午又接回来,之后还要辅导她做作业,晚上等她睡着了才开始画画,于是我开始努力地推辞那些没有意义的酒局,给自己再多争取一些时间。2005年,孩子开始中午在学校吃小食堂,这样我又赢得了中午这段好时间。 2005年,艺术历程的转折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几年里,我的作品参加了许多大展,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2002年作品《沿河水》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银奖。2003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铜奖,参加“走近70年代水墨画家联展”。2004年作品《脉》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另一幅作品同年获“傅抱石奖”。作品还在《江苏画刊》等主要美术杂志上发表。 2005年是我艺术历程的转折年。中国画界在美术领域里最认资排辈。这一年,我被邀请参加“启航——新锐水墨年展”在北京、济南、杭州、南京、深圳等地全国巡回展,2005年的这次展览使优秀的“小字辈”终于有了展示自己艺术成果的机会,我和其他年轻中国画家们一起得到了美术界和美术评论界、以及收藏界的高度肯定,中国美术学院当代水墨研究室的张浩教授邀请我做访问学者,北京一家专门从事艺术经纪的文化公司希望和我签约代理作品经营。这些都是对我多年来艺术探索艰辛的肯定和回报。 主动辞掉管理职位 几年来,由于专业特点和自身性格的原因,我感到自己部门管理工作非常不适应,虽然出版社已经实行了一些改革,可在效益分配上仍然没有彻底打破“大锅饭”,在这种情况下做管理工作常常两头为难,要求严格了,部门同事有意见,放松了,领导对你有意见,做管理工作还经常要开会写报告,多花时间不说,关键这事我特别不在行。再有,在编辑方向上如果你出一些前瞻性市场试探性的书短期效益不好,就有人冷言冷语说,“你看弄砸了吧。”如果做的好,就有人嫉妒说“这么好的位置我也能出效益。” 2005年底,出版社为了适应市场和自身生存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解散原来的部门,设立财务、出版、市场三大块,实行部门负责人竞争上岗,部门负责人和员工自主双向选择优化组合,领导希望我继续当部门主任,我在认真考量后决定不再做管理工作,并和领导协商只做美术书籍策划人,我负责选题和约稿,是否投入由领导直接决策,在完成出版目标的前提下,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领导表示支持。从此,我在工作上有了能够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了,另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用在个人的艺术创作上,使自己回到简单的状态。 我这五年,的确不容易,但也很踏实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