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春城百姓理财观念几大误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02:18 新文化报

  调查时间:2006年4月2日~10日

  调查地点:长春市中心的证券营业部、银行网点、保险公司及繁华路段

  调查人群:300位22岁至63岁的长春城市居民(男、女各150位)

  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8份(男性填写138份问卷,女性填写140份问卷)

  调查目的:对长春城市居民的投资理财观念进行调查 国内的金融市场可谓热点纷呈,银行忙着开发各种理财产品,保险公司忙着推广新险种、基金公司变着花样包装新基金……被紧盯的无一例外都是老百姓的“钱袋子”。那么,作为手中握有10万亿人民币储蓄存款的“有钱人”的理财观念如何呢?2006年4月2日~10日,本报记者以问卷的形式,对长春城市居民的理财观念展开了调查。

  ● 女性比男性更关注

理财

  统计数据显示,在140位女性被调查者中,有118人表示自己正在或准备运用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占女性被调查者总数的84.29%;在138位男性被调查者中,有87人表示自己正在或准备运用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占男性被调查者总数的63.04%。通过两组数字不难看出,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投资理财。

  理财专家周存宇表示,女性的细腻决定了她们比男性更爱干这种“细活”。虽然女性比男性有着更强理财观念,但在投资理财方面也存在一定误区。很多女性的理财常常是跟随亲朋好友进行相同投资,却忽视了自己财务需求或者忽略了对所投资的品种进行深入调查。而且,大多数女性的理财观念仍然过于保守,对家庭余钱的常用处理办法就是储蓄和国债,让钱生钱仅靠这两项是远远不够的。

  ● 中老年人理财观念强于年轻人

  统计数据显示,278位被调查者中,30至50岁的被调查群体更加青睐理财。在168位30至50岁的被调查者中,有约90%的人认为,合理的理财活动是保障生活质量的重要活动,但所关注或持有的

理财产品相比较来说比较单一。在110位3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只有40%的人认为应该进行理财。

  东北证券投资经理王久鹏认为,投资者应该根据年龄的变化,制定出不同理财方案。具体而言,投资者在28岁之前收入不稳定而财产有限,因此可采取积极投资策略,重点选择投资高风险品种。

  而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的投资者,理财投资更主要是为了储备子女教育金,因此应着重关注资本的升值,以选择包括

股票、基金、债券等在内的组合型投资为主。

  年龄在40岁~50岁之间的投资者,退休后理财以保本为主,应该着眼于国债等有固定收入的投资工具,使老年生活得到保障。

  ● 近八成投资者回报率要求过高

  在调查希望取得的收益率一项中,278位被调查者中有220人选择了希望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0%以上,占被有效调查人数的79%。而选择期望平均投资回报率为5%以下的仅为5人,不足被调查总人数的2%。有53位投资者则表示对自己的投资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9%。

  理财师张伟东认为,要求过高的投资回报率是投资理财中最大误区,这种思想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风险。朴素经济学原理显示,风险和收益完全成正比。而大多数投资者不考虑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心态,已经陷入投资误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算你的组合投资收益率是否高于同期利率,事实上每年5%左右收益率已经高于银行一年期利率一倍左右,收益已经相当不错。

  ● 投资品种选择上比较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的理财品种多集中在较为传统的品种上,其中85%的人拥有储蓄、43%的人拥有保险、39%的人拥有基金、46%的人拥有债券。但对人民币理财及券商理财计划等理财产品则几乎无人问津。细分来看,大多数被调查者的投资方向仅局限于货币市场基金、凭证式国债等少数几个品种上,投资品种的选择上显得十分单一。

  张伟东认为,省内投资者的思想仍然比较保守,没有跟上品种创新的步伐。另外,金融创新宣传不够也是重要原因。投资者应该注意,不同的家庭,对理财品种的需求也截然不同,有的家庭面临子女进入教育期,有的家庭则面临退休生活,所以充分调动现有的投资理财工具的互补优势,根据不同收入家庭的不同需求,进行盈亏互补的多元化投资理财组合是很有必要的。本报记者 孙宪超 李雁程(新闻编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