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难以偿付巨额信用卡债务 台湾卡奴离我们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08:56 每日经济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各种信用卡在台湾岛内的泛滥,背负巨额信用卡债务、甚至连最低应缴还金额都付不出的“卡奴”(岛内俗称)也越来越多。根据岛内银行业者的估计,目前在台湾1100万经济人口(有收入或有收入能力者)中,约有70万“卡奴”,即每百名经济人口中约有6个人是“卡奴”。

  卡债逼人,有人成了流落街头的游民,有家归不得;有人持枪抢劫店家,铤而走险,
最后锒铛入狱;更有甚者,因还不出卡债而自杀者也不在少数;还有更多的卡奴因债台高筑,陷入忧虑症的边缘。

  据报道,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台湾岛内一些银行为了冲刺消费金融业绩,极力鼓动民众使用信用卡,一些银行办卡甚至不必考察申请人的信用纪录、不必担保,毫不考虑办卡者是否有工作及是否有能力偿还。各类信用卡广告画出美丽陷阱,不断怂恿人们刷卡借贷消费。

  现在大陆正处于信用消费的发端时期,台湾岛内的“卡奴”危机在大陆还不太见到影子,但“卡奴”离我们真的很远吗?

  大众评判台

  何枝军:就怕银行放松办卡尺度

  现在大陆的银行给信用额度还是较谨慎的,但是信用卡真的开始满天飞了。

  我觉得,为避免出现“卡奴”问题,银行一定要严守办卡的审理力度,谨慎提高信用额度。我担心的是,以后银行间的发卡竞争日益白热化,可能会不管那么多了。

  鲁淑:值得我们警醒

  台湾岛内银行业通过广告宣传形成了一种刷卡、向银行借钱很时髦的风气,很多年轻人懵懵懂懂就刷卡上瘾了。年轻人本来就容易冲动型消费,收入又不高,很自然就成了“卡奴”。我们大陆的年轻人不也是这样吗?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惯着,花钱比父母大手大脚多了,如果受到了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或者某些人刻意造势,“卡奴”离我们真的很远吗?所以说这个现象值得我们警醒。

  刘静:省着花钱,计划用钱

  信用卡漫天飞的目的就是刺激你的消费,让你花钱于无形之中,可到还款时就痛上加痛了。尤其是对于花钱没有计划性的年轻人来说,一不当心就会成了“月光族”。总之,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要清醒:省着花钱,计划用钱。

  仇先生: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银行也有责任

  “卡奴”这种说法真有些危言耸听,似乎离我们现在的生活还遥远。我一直认为信用卡如果巧用是可以理财的,诸如巧妙运用还款日,相当于使用大量的无息短期贷款。之所以有人会成为“卡奴”,多是不良消费习惯所致。这里面银行也有责任。

  苏小姐: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透支

  我的观念较保守,原则上坚决不透支。多数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还没到那个份上,所以我估计就算银行瞎忽悠,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大的。

  沈懿波:这和放高利贷有什么区别?

  看了这个报道蛮震惊的,感觉这和放高利贷的没什么区别。现在大陆的各个银行都在大力推卡,好在对用卡人的审核还是很严格的,但以后怎样就不知道了。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预防“卡奴”警惕信用卡发卡三大问题

  王尧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后

  信用卡消费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前期没有控制好,就会造成许多问题。台湾岛内的问题暴露得比较严重。祖国大陆的信用卡消费属于刚刚起步,但参照台湾岛内的情况,我认为现在存在的三大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降低办卡门槛。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银行可以从消费额向商家提取手续费),刺激金融消费业绩,不太注意考察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和偿还能力,不要担保,放松审查,是急功近利的行为。这对于一些收入不稳定的人员(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就有了相当大的隐患。而且有些信用卡的办理并不是消费者自愿的,比如发工资的时候就发一张卡,这样推销出去的卡也没有进一步审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二、刺激消费和高额利息。银行经常会推出大量的鼓励消费的措施,最典型的就是积分奖励计划,一些年轻人在这样的诱惑之下容易造成过度消费,非必要支出大量增加,也造成了潜在风险。

  在台湾岛内出现问题的以青少年居多,而且有的人已经透支了,还以卡养卡,越欠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大陆的还款利息跟台湾类似,高达18%,一旦过度消费,就容易失控。据我了解,西方国家的还款利息相比之下就低了许多。

  三、未启动信用破产机制。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大陆跟台湾一样,都没有信用卡持有人破产机制。当透支额达到一定限度、超过免息期一定时间内未还款时,按照西方国家的惯例,就会让持卡人申请破产。因为没有破产机制,很多银行为了收回债务,就会委托社会公司来处理,这些公司往往会使用一些暴力手段,这样就把问题激化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暴露出这类的问题。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没有出现这类问题的可能,毕竟我们的信用卡推广的时间还较短。随着WTO的推进,许多业务在2006年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这让中资银行很有危机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中资银行在信用卡上采取先下手为强的办法,加快速度,放低门槛。这成为了一大隐患。总之我们的银行应该担负引导和提醒的作用,让信用消费保持在一种理性状态。

  电话连线 祝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