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渠道真的太少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9:30 解放日报 | |||||||||
低回报的国债缘何这么火?“居民投资渠道太缺乏了。”这是一个颇为流行的看法。但平心而论,目前人民币投资渠道固然不能与国际市场相比,但最近几年新品频频出现,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宽。 仔细算一下,稳健类的,有记账式国债、保本型开放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等等,综合收益均不亚于国债;要说有一定风险承受力的,花样就更多了,除
投资渠道的拓展并不等于热情的高涨,现在保险、股市、基金等多种投资品种看似琳琅满目,却不同程度遭到诚信的质疑。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金融理财产品,存在不小的学习成本,但目前的金融投资,“通俗型”的实在太少,“天书”一般的产品条款,只能让非专业的投资者望而生畏。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投资各种基金来降低学习成本,让专业的基金经理人来管理资产?在国内,大多数人买卖基金只是短期行为,目前还看不出有哪类基金能让客户长期信赖。信心的缺失,让人们只能选择相信有国家信用担保的国债,或者等同于国家信用担保的银行存款。 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热卖,也有一定的季节因素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为了抬高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成本,央行需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以使货币市场的利率维持一个较低水平。换句话说,流通中的人民币增多了,通过春节前后工资奖金的集中发放,这些过剩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海各家银行的现金投放量同比增长50%。短时间内闲散资金快速增长,而普通投资者又不愿将这些资金分流到其他渠道,也是狗年首期国债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重塑投资者对金融新品的信心。 陈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