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GDP调整了 你的投资计划改变了了吗(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16:25 《科学投资》杂志

  政策会不会调整?

  聪明的投资决策是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制定的。GDP调整后,一系列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政策都很有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前中国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是消费不足。拉动中国GDP增长的因素中,投资占50%以上,这一水平明显太高,使经济可持续能力受到质疑。另一方面进出口顺差达到1000亿美元,出口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贸易摩擦
增加。因此有专家指出,应使消费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

  尽管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否认

中国经济普查的结果会改变中国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更多的经济学家则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不发生调整。另一方面,有专家推测,中国接下来可能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采取更宽容的态度。根据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总量为159878亿人民币的参照点来推算,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是40.8%。而根据原来的数字估算,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将达到44.3%。

  这些数据的变化,都将有可能直接导致投资者在之前制定投资决策出现错误。

  行业选择变不变?

  根据这次普查,GDP变化最大的就是经济普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这就意味着,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可能被错误估计了。

  浙江的孔老板最近就正在调整他的投资计划,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高度竞争,因此他原本计划在2006年将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然而根据以往的GDP统计看,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印度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占GDP中的比重明显要低。服务业整体占中国GDP的比重仅为34.3%,而在印度,该比重为50.7%,两者不应该存在如此大的差别。比如批发、零售、餐饮占中国GDP的比重仅为8.1%,而印度占GDP14.8%;交通运输和仓储方面,中印分别占GDP 3.5%和6.1%;在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方面,中国和印度分别占2.7%和6.2%。这些数据都显示第三产业有着很大的投资空间。

  但是重估后的数据中,新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1∶46.2∶40.7,而原先快报数的比重为15.2∶52.9∶31.9。也就是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8个百分点。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第三产业已经进入高度竞争状态,盲目涉足肯定会导致投资失误。

  关键是,普查使2004年第三产业数据上升了约48.7%。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第三产业在普查前会有如此大幅度的低估?原因在于,原有的第三产业统计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服务业基础统计工作仍然非常薄弱;二是第三产业情况复杂,统计上本身就存在困难;三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但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四是新兴服务业资料不全;五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被混统在第二产业中,或被漏统了。其中,第三个方面或许是最重要的。如李德水所指,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

  事实上,中国在1993年就曾经对1991年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情况进行普查。普查后,1992年和199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原来的统计值分别增长了33.2%和24.6%,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3%,比原统计比重提高了6.1%。但此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回落,始终在31%—34%左右徘徊,这与现代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升高的普遍规律无疑是相悖的。从这个意义上,2005年的普查结果应该说更接近真实了。

  如果按目前的数据看,孔老板在向第三产业投资的计划,如果要确保决策准确,就必须在选投资项目和投资切入点时调查得更加精致才行。否则贸然闯入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投资失误。

  本次普查结果也给投资者敲响了一记警钟,即在制定投资计划、选择投资项目时,虽然要参考公共数据,但绝对不能仅仅依赖公共数据,选择商业调查公司的商业数据才是明智之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