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欠了水电费全国都知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3:58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话题缘起回放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银行16日宣布,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始建于2004年初,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此前经过了1年的试运行。

  据悉这一数据库目前已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4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到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

  据人民银行介绍,目前,报告中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商业银行“这个人是谁”。

  个人在银行的贷款信息:何时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还了多少款,还有多少款没还,以及是否按时还款等信息。

  个人的信用卡信息:办理了哪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以及还款的记录等信息。

  个人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记录:计算机会自动记载何时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信用报告。

  据介绍,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推进,除了以上信息外,个人的个人信用报告还将记载个人社会保障信息、银行结算账户开立信息、个人

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和是否按时缴纳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主持人:

  清楚记得以前在美国的一段生活,每到发工资的日子,美国同事总比我们急,因为他们都等着钱支付各种账单。那个社会里,不小心一次忘记支付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信用。而信用在那里是一件万万不可失去的东西。还记得一次在百货商店消费,店家说如果申请该商店的联名信用卡就可打折(当然就赶快填写申请喽),但一周后收到了征信公司的来信,说我这个人在美国没有借过钱,没有信用(当然是不通过发卡申请喽)。这就是信用美国。

  现在中国也终于走上了信用之路。

  对于自己的基本信息被“透露”在征信系统中,许多人肯定感到有所不安,因为现在我们的网上到处在甩卖各机构名录,甚至是各地老板的电话目录。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如果把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缴纳信息也纳入这一系统,是否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矛盾和无奈呢?而忘缴电话费,是否就意味着没信用呢?

  大众评判台

  支持方

  洪先生:遏制恶意欠费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个人信贷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贷资料数据库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这有利于国民提高诚信度,是遏制恶意欠费的有效办法。我觉得要提高每个人自觉遵守社会消费制度的自觉性,强烈支持尽快出台这种制度!

  石先生:现在就是要用重典

  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现在就是需用重典。而唤醒国人的信用意识更重要,但是需要有相应机构来确保它的公正性和私秘性。国人信用意识很差的原因可能在于两点,权威的树立和执法的严肃性。首先应该有合法公正的机构来承办这件事情。

  郑小姐:早就该这样了

  我坚决支持这个事情。早就该这样了。市场经济建设了这么多年,信用建设根本没有跟上,没有诚信的市场怎么可能良性运转?比比国外就知道了,别只知道羡慕人家。

  至于是否侵犯个人隐私,那要看这项措施执行过程中各种配套建设是否完善。总之,大的方向无疑是对的。并且我不觉得这样做没有区分恶意拖欠和其他原因拖欠,市场的问题是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的。

  赵先生:大方向是好的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不过在施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比如如何对各地的信用记录进行汇总,如何记录个人在不同地点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信用记录,如何在金融交易、商品买卖过程中体现信用记录的价值等等。

  从大方向上讲,这肯定是好的。不过鉴于中国的国情,很多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我想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商业等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媒体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普及力度,使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建设信用社会的好处,慢慢走上正轨。

  专家顾问团

  [电话连线]郁文倩(上海资信公司征信部副主任):信用规避潜在金融风险

  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用的建立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人行上海分行统计,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为上海本地银行规避潜在金融风险上亿元。目前全市中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6.41%。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次银行系统联网也是一件好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肯定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消费者只有在良好的个人信用条件下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流,在这种良好的循环下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这与积极的消费并不矛盾,相反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拥有超过615万人的信用信息,企业征信系统也采集了上海59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资料首先会经过银行的审核和我们的二次审核,大大降低了不实基础资料的存在,如果出现基础资料的问题,上海资信公司有严格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异议信息处理流程》来解决。

  [电话连线]王凯涛博士(深圳发展银行):银行欠款得分善意和恶意

  我认为如果把电话费、水电费之类也列入信用记录有点过了,银行欠款得分善意和恶意。如果将来开发出这个信用模型,也不能太注意细节,这也许对精确度的提高有好处,但我们也要考虑成本问题。

  现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后,银行的经营管理会作一些相应的调整,这涉及到:信用控制的手段是不是会越来越全面,对信用的把握性是不是更大。相应地也会对消费者的信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肯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之而来,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也会得到很大的改进。

  从私秘性看,个人资料分为商业资料和公共资料。公共资料姑且不说,商业资料能否被泄露,只能靠立法和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目前存在的不正确的基础资料导致的违规信用记录只能灵活处理了,各个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价值取向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也都会不一样。银行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了核心要素,控制了大方向,就尽到了银行的职责。顺便说一句,随着个人信用系统的逐渐完善,对征信这个新兴行业会有一个推进发展的作用。

  电话连线记者 祝裕

  反对方

  夏先生:水电煤等缴费情况不应记入

  我认为电话费、水电费、燃气费不应当记入不良信息。

  因为这是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合同纠纷,银行不应也没有权力来监管。这些费用可以到银行交,也可以到公司交,有的是直接入户收取的,你银行能管得着吗?哪条规定必须要到银行交款的?

  欧阳小姐:先把问题都考虑周密了

  银行在把水电煤等费用与“信用”挂勾前,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杭州曾有过一位先生,发生为了1美元事涉个人“信用”而与工商银行走上法院的事。原因很简单:银行方面因计算机结算系统故障,使该先生的信用卡还款时间滞后了两天,导致他被扣罚了1美元滞纳金。为此,他要求工行赔偿1美元,并消除影响,抹去信用污点。

  个人信用事不小。谁说国人不在意?哪怕是一厘钱,只要是银行方面的问题,就有人会将之告上法院。各银行的计算机已经联网,涉及个人“信用”,银行就有责任每次与客户打交道时,把客户的所有欠款告知客户。中国人民银行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实际情况复杂,不是一件小事。老人中风进

医院了怎么办?家中失火了怎么办?发生特殊情况了怎么办?所以说要先把问题都考虑周密了,再跟老百姓商量把水电等费与“信用”挂勾不迟。

  周先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

  诚然,建立信用系统确是国际通行的惯例。然而,如果在其他各方面条件不完善的前提下,只单方面推行征信机制,就会产生许多矛盾。

  最主要的表现在于,目前国内的煤水电、电信等产业都还处于垄断状态,所产生的矛盾自不待言,而这种“老子独大”的不平等地位让消费者有冤无处诉。消费者本来可以通过拒缴相关费用来作一下软弱抗争的,现在出现了这个征信系统,普通消费者岂不是失去了最实际的

维权手段了吗?

  乌先生:走极端不可取

  要说到迟交水电费,那我的出租房怎么办?人家如果迟交水电费,那黑锅还不得我来背?太不合理了吧。做事要讲道理。什么都走极端是不可取的。

  有所保留方

  柳小姐:担心出现滥用或信息泄露

  对此我还是持比较保守的看法,主要是出于个人信息安全的考虑。因为相关法律还不完善,担心会出现滥用或信息泄露的现象。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一些简单的控制:一、信息主体不上网,通过本地查询。可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通过网络只能查到个人信用等级。二、对接触详细个人信用信息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

  芮先生:不能简单化

  何谓信用缺失?试想一个人因为其他原因,晚交了几元钱就可能被记录上黑名单,滞纳金也交了,依然要失去申请贷款的权利。而银行事先并不通知,这好像很不公平呀!不能这么简单化操作吧。

  宋小姐:本人能否查阅自己的信用档案?

  本人能否查阅自己的信用档案?如果不能,谁能保证资料不被篡改?

  二代身份证也存在类似问题,谁能保证本人身份证的IC芯片上不被人写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人 祝裕

  诚邀加入沸点讨论

  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加入到我们的沸点讨论中来。每天下午两点以前,我们都会根据您的反馈需求,提出一个沸点话题,公布在我们的网站www.nbd.com.cn上。欢迎你参加有奖调查,并将你的观点发送到nbdtopic@163.com邮箱,以及特别为此设立的互动msn在线评点俱乐部,你只需将nbdtopic@163.com加入好友名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