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懒人理财也有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08:27 中国证券报

  家庭背景

  张晓颖是上海一家公司的文员,今年33岁,月平均收入4000元,老公于阳在某电脑公司做营销工作,月平均收入6000元,女儿晶晶今年5岁,正在上幼儿园。他们现有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另外有银行存款20万元,即将到期的国债10万元。

  对于理财,张女士和先生均属“懒人”,发了工资一般不是存银行就是花掉,几乎没有任何家庭消费计划和理财规划。前几天,两人回顾了一下2005年的大体收支和理财收益,按说两人的收入不算低,但计算的结果让两人非常郁闷,张先生还编了句顺口溜:“辛苦一年,结余九千。”(详见表格)。

  

理财师宗学哲

  财务分析张女士家庭的收入在上海基本算是中等水平,但其消费应该是“上等”了。从家庭消费情况来看,两人能挣会花,年收入12万元每年才攒8900元,确实有点太少了。如果继续这么“潇洒”下去将来只能坐吃山空了,因此除了孩子教育、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开支之外,其他消费均有点超出正常的承受力。另外,在目前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的情况下,将20万元存成储蓄,10万元购买国债,有点过分保守。

  理财建议花钱是门艺术一些事情往往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就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比如,张女士家庭每月的生活费折合2400元,这肯定与没有精打细算和进入了“越贵的东西越好”的误区,其实,合理搭配、讲究科学膳食,花不了多少钱便能确保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张女士外出就餐消费以及购买衣服开销也应控制,外出就餐、娱乐的费用应压缩到每月800元以内;买衣服也不应常换常新,可以按“少而精”的原则适当购买经典款式、能体现个人风格的较高档服装,从而延长淘汰周期,达到省钱目的。

  另外,凡是消费过高的人,往往是因为难以抵御各种优惠促销的诱惑而患上了“狂买症”,特别是女性朋友,建议张女士建立消费账本,对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记录,看看“花钱如流水”到底流向了何处,然后逐月减少可有可无的消费。

  用货币基金强制攒钱货币基金又有“准储蓄”之称,其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任何购买和赎回费用,可以和活期存款一样随时追加,也可以随时赎回,非常适合张女士打理平时的工资收入。张女士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将当月工资的一定份额转为货币基金,这样一个是可以强制攒钱,另外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一般在2%左右,除了灵活性较好之外,收益也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这样张女士可以攒钱、增收一举两得。存款转为人民币理财人民币理财实际上是银行把客户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和同业存款等国家货币市场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信用度高,比如国债的稳妥性高于银行储蓄。目前各银行都在不断推出各种人民币

理财产品,收益也相当可观,中长期产品的的收益一般比同期储蓄高1-2个百分点。张女士可以将20万元银行存款转成中长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这样年收益会比银行储蓄高出近2000元。

  国债到期买

股票基金推荐买股票型基金并不是因为现在股市好转,而是统计数据表明以5—10年这样的较长时期来看,通过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比单纯存银行高出许多。

  张女士可以关注媒体刊登的基金净值排行榜,综合衡量,优中选优,选择1—2只基金累计净值排在前列的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另外,当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普遍较高,有的甚至高达40%以上,持有到期会有相关折价补偿,所以张女士也可以按照当前的折价率择优买进部分封闭式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

  张女士2005年家庭收支情况

  收入项目金额支出项目金额

  张女士全年工资收入48000生活费支出29000

  先生全年收入72000买衣服支出27000

  储蓄存款收益3600女儿幼儿园赞助及杂费16000

  国债利息收益(到期后)2300女儿学钢琴开支4000

  外出就餐、娱乐开支20000

  旅游9000

  日常交往及孝敬父母12000

  合计120000合计117000

  家庭年结余8900

  理财师宗学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