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炒房团成资本市场宠儿 称是乱棍打出的牺牲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 16:13 华夏时报

  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陈俊再度为浙商正名 

  12月9日,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陈俊考察了四个新项目。“没有办法,目前许多开发商都希望与浙江投资团开展合作,所以每天都像在赶场一样。”

  不到半年时间,陈俊已成为京城房产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而他所代表的浙江
投资团,也在这个期间由人们对“炒房团”的质疑而变为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宠儿”。12月10日下午,陈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依然没有忘记为“炒房团”正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炒房团’是乱棍打出的牺牲品!”

  投资团不是“炒房团”

  “现在经过正面宣传和鲜活的实例,越多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了浙江投资团,我们的投资过程也变得愈发顺畅起来了。”陈俊说。

  围绕炒房团的争议与责难从来就没有少过。而在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尹中立博士对“温州炒房团”发难则让这种责难到达顶峰。他不仅撰文列举了“炒房团”的八大危害,还笔调尖锐地指出,“指望炒房者刺激本地经济增长,其危害犹如吸毒,如果现在继续吹大

房地产泡沫,那么将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温州炒房团”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一举一动都引发了媒体和舆论疯狂的追逐,更有甚者直接将“炒房团”贴上了

房价上涨“罪魁祸首”的标签。

  在这样的环境中,由浙江人组成的投资团在成立初期自然遭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和质疑。陈俊坦承:“在前两个月投资团的确遭遇了不少阻力,所接触的政府和项目负责人都怀有质疑的情绪,生怕自己与‘温州炒房团’扯上关系。”

  于是,陈俊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做着如下解释:浙江投资团专注的是多元化的投资,不仅限于房地产行业,说俗一些就是“只要有利可图的行业,浙江商人都会投资”。只要项目合适,浙江投资团会根据项目的行业特点,组织对口行业的浙江企业家和商人进行实地考察,论证长期投资行为的可行性。这与“炒房团”的散户性和短期炒作性有着天壤之别。

  “炒房团”是牺牲品

  “我要为‘炒房团’正名。所谓‘温州炒房团’这个名称是乱棍打在浙江人头上打出来的,我们也是受伤者,是牺牲品!”说这话的时候,陈俊的语调一下子高了。

  令陈俊不满的是,人们对“炒房团”现象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探究其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启示。在他看来,这其中至少有几条启示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炒房团”起码带动了区域内多个行业的发展。因为长江三角洲是

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方,而且交通便利,所以浙江人才会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资到这个地区。而投资的第一要素就是买房子、办企业、设置办公地点、给员工提供宿舍都需要购置房产。大量投资进入后,对房子的需求自然上升了,如果供给跟不上,房价自然会上升。加上开发商在追逐高利润心态的驱使下,自然会推波助澜提高房价。可以说,浙江人中真正属于“炒房团”的绝对是少数。

  其次,“炒房团”都是普通老百姓,而且大部分是家庭妇女。浙江民间资本发达、民众投资意识强烈,丈夫在外赚到钱,就会给闲在家里的妻子一些资金用于投资。由于固定资产是保值的,这些女人首先就会想到上海置业。此外她们还会考虑,子女未来在上海上学、找工作,总要找一个居住地,那么很自然就会在上海买房了。上海有这么多的人才、经济学家,要是说被一个炒房团就搞得天昏地暗,那只能说上海没有设防,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不强。

  第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炒房团”这种民间资本投资热潮的新生事物,人们不能把它看作是洪水猛兽,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捧上天。

  浙商是一面旗帜

  对于浙江人为何有这样的投资才能,陈俊有着自己的解释。在改革开放年代,浙江人出来得早,到处打拼练就了敏锐的目光。眼睛一瞟就能知道这块地能不能做,能做什么。其次是浙江人富有实战经验,这是什么课本理论都无法提供的。最后一条,浙江商人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在外闯荡十分“抱团”。“团队精神可以把浙江商人的财力、智力凝聚起来,这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变成了‘新浙商’。”

  因此在陈俊眼中,浙江商人俨然成为了商业当中的一面旗帜。例如在北京,经商的浙江人估计有40万人,约五六万家企业。在茶叶、IT、鞋业、轻纺、百货、医药、教育等各个行业都处于领头地位的企业。每年,浙江商人为北京上税130多亿元。如果凝聚了这些浙江商人,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投资,势必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以,各省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千万别只盯着世界500强这样的企业,而忽视浙江商人的力量。

  神秘的浙商“军规”

  在犹太人的世界里,一本流传了3000多年名为《塔木德》的羊皮卷经书,被视为经商与做人的圣经。而在同样精明的浙江商人中,也有“军规”指引着经商之路。

  尽管记者多次请求,但陈俊依然没有同意揭开这些甚至涉及男女关系处理原则的“军规”身上神秘的光环,而只是简单介绍了两条“无伤大雅”的“军规”。

  其一是“浙商可以不看《焦点访谈》,但一定不能错过《新闻联播》”。对于善于把握政策并将政策活学活用的浙江商人而言,《新闻联播》就是了解国家宏观政策最好的平台。

  其二是“公司要想做大,千万不能‘父子兵’,做家族企业”。陈俊解释说,中国东方5000年的封建观念与国外不同,家族企业往往就是“老子最大”,容不得半点外部力量触及企业管理。因此,家族企业在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可以成功,但在中国却很难行得通。

  千面陈俊

  很难用一句话就说清对陈俊的感受。

  初识陈俊,是在网络媒体举办的一次关于“炒房团”的论坛中。当时的陈俊,很斯文地戴着一副金色边框眼镜,对每个人都是彬彬有礼。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论坛辩论中,这个瘦小的浙江男人却表现得颇为“凶猛”,几乎是几次“抢”过话筒来为“炒房团”辩解。

  第二次见到陈俊,就是这次在其购置于中关村区域的居所。此时的陈俊,依然修饰得干干净净,依然对记者的问题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地回答,唯一变化的是,言语之间少了许多“杀气”,而多了几分诙谐与幽默。

  采访的时候,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每到此时,陈俊都会先满含歉意地说上一句“对不起”,再轻柔地打开手机进行通话。

  陈俊偶尔也会表现出“张狂”。当谈到自己是如何在地块还是荒草丛生的时候,就毅然出手购置了目前所居住房产的投资经历时,那种得意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也许,只有把这些点滴的事情串接起来,才能将一个鲜活、真实的陈俊印刻在人们脑海之中,而千千万万的新时代浙江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非常普通,普通到掉进人堆就再难发现。他们又不普通,不仅手中掌握着庞大的民间资本,而且充满智慧,充满自信的“张扬”。

  历史之轮不断前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谁也无法预料新浙江商人将为我们谱写多少令人不可思议,而又由衷赞叹的传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