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大话理财 > 正文
 

京沪两地奢侈消费见闻:一顿饭消费达3万元以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11: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王文韬、俞丽虹) 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的北京、上海,其消费能力、消费方式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记者日前调研发现,追求奢侈消费在这些城市中正成时尚,一些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消费病”有蔓延之势。专家指出,我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要倡导和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实现消费水平提高与物耗降低、污染减少,物质生活改善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机统一。

  奢侈消费浪费无度

  日前,记者在北京长安街旁一家档次较高的海鲜餐厅目睹了一次令人瞠目的高消费:5位衣着讲究的男子由于找不到雅间,很不情愿地被服务员领到一张大桌前坐下。其中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士从服务员手中拿过一本精美的A3纸般大的菜单,毫不犹豫地伸出粗大的手掌,往第一页菜单上一放,回头对服务员说:“这一面都要了,每人一份。”还没等服务员醒过神,这位男士又伸直了右手的中指和拇指,在另外两个页面上重重按下来,高声说:“再来两瓶高度的‘水井坊’!”

  记者从服务员手中要过了同样的菜单翻看:首页“特别奉献”的菜单上图文并茂共有5个菜品,分别是标价每位780元的珍珠红烧血燕窝、650元的虫草响螺炖原只鱼翅、780元的蚝皇南非干鲍、380元的堂灼鲜响螺片和128元的堂煎法国肥鹅肝。记者计算一下,每个人一份就要2718元,5个人花费总价13590元。

  这家餐厅的一位大厨说,这家餐厅每天都有4到5桌消费在3万元以上的客人,基本上都是不管一桌有几人都要把桌子摆满了,而实际上除了那些“鲍、翅”,大多数菜都剩下了。“每天看到那么多从厨房精心制作端上餐桌的菜肴,一个多小时后又被倒进垃圾袋,感到真是暴殄天物!”

  几种“消费病”值得警惕

  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富裕人群中,存在着炫耀型消费、浪费型消费。

  ━━“小富即奢”:适度负债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我国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部分年轻人完全脱离自身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非理智型地过度消费,甚至不惜“高负债、高消费”,导致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百万“负”翁。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个人破产制度、个人信用档案等,这种“小富即奢”的高负债消费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和风险控制。

  ━━“嗜新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世界众多厂商的最新产品都盯着中国,并且不遗余力地宣传时髦,致使许多城市年轻人手机的更新频率超过一年1部。这种近乎于盲目追求时尚的心理,导致了快买、快扔的“抛弃型”消费行为,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而资源消耗量与电子垃圾废弃量由此大幅增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分析说,“消费病”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状态下,养成了对物质资源极其重视,乃至以此为炫耀手段的习惯。当温饱问题解决后,不少人的心理还未及时调整过来。与此同时,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的刻意炒作、媒体对高档消费行为的猎奇渲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的物质依赖、物质崇拜心理。出于好奇、从众、攀比的心理,年轻群体比较容易接受和追随此类消费行为。此外,目前对于公费消费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比排场、讲气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成为导致过度消费、炫耀式消费的一大原因。

  抑制奢侈浪费 树立科学消费观

  当前,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关专家指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并不是要走“回头路”,不是一味地省吃俭用、抑制消费,而是要倡导和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同时,通过技术、经济、教育等手段,实现消费能级提高、消费水平提高与物质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物质生活改善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机统一。

  生产是消费的源头,利用先进的循环生产技术能够从源头预防“消费病”。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梁日忠博士表示,这一方面需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制造商责任制”等制度,对生产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约束。他说,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德国宝马汽车的制造商从设计阶段就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充分考虑零部件的可拆性、互换性和装配性,使报废了的汽车70%的零件还可以返用。目前宝马汽车已经把这个目标提高到了90%。

  抑制“消费病”,经济手段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郑也夫认为,对奢侈品消费征收一定的消费税,应纳入政府的考虑范畴。我国的消费税起于1994年,当时被确定为奢侈品或非生活必需品的一些产品,如化妆品、护肤护发品等,其中一些现在已成为许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然而,不少近年来新兴的奢侈品和高档消费行为,至今还没有添加到征税范围中。部分大量消耗资源,甚至浪费资源的消费行为,既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也不需要承担足够高的经济成本。专家表示,应充分发挥消费税“调节消费结构”的功能,但同时也要注意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可操作性。

  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对奢侈消费不应过分渲染。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顾仁达建议,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政府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大力培养和强化人们的理性、科学、适度的消费观念。媒体对于奢侈品消费行为,不应过分关注、过多渲染,不要因为过度报道而引发负面效应。要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消费观树立成全社会的消费理念。(完)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