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产品与评测 > 正文
 

人民币理财为何转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09:25 金时网·金融时报

  谁都没有想到,一度红红火火的理财产品在南京地区仅维持半年左右的时间,就经历了一个由火爆到冷淡的变化过程。

  事情还从2004年10月说起,当时光大银行率先在南京市场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随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跟进,纷纷在南京市场推出各自理财产品,均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红火风光的景象仅维持半年左右就出现了逆转。受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的影响,3月份新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市场销售锐减,当月销售额不及前期月均销售额的一半。尤其是3月下旬以后,一度风光无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大多数银行退出市场,不再推出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据介绍,前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迅速形成供销两旺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银行吸储压力加大。由于人民币理财市场背后是大量的存款来源和大客户群体,银行提供高收益的理财服务,对于吸引和留住客户,具有战略意义。因而,“吸储”是各银行快速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直接动因,有的商业银行在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就直接将定期储蓄进行了捆绑销售。其次,业务结构调整已成为各行面临的战略任务。发展中间业务,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已成为银行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平均不足10%,商业银行认识到发展个人理财等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相联系的业务,才是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再者,满足监管的需要。随着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与风险控制的“紧箍咒”越上越紧,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想方设法补充资本金。同时,人民币理财业务属于中间业务范畴,不纳入表内核算,且操作技术要求不高,从而成为银行风险资产结构调整的首选。另外,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助长了理财产品供销两旺。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收益驱动仍占最主要的地位。

  那么,人民币理财业务是什么原因由喧嚣归于平寂?

  对于市场方面而言,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进一步释放出大量资金,引起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再下台阶。3月末,1年期央行票据参考收益率由年初的3.28%降为2.16%;3月17日前后,银行间市场信用拆借、回购等交易工具平均利率均下跌20个基点以上,当期发行的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下跌50个基点以上。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收益率不断降低,人民币理财产品刚刚兴起就被推到了极其尴尬的位置。

  同样,理财产品自身也有缺陷。在先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示范效应下,出于竞争压力和攀比心理,一些银行未能在新产品的市场研发、市场定位、分层次服务及理财资金运作对象等方面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技术准备,而是仓促效仿他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上理财产品缺乏个性,同质化竞争明显,各行在新业务上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另外,由于运作不规范,风险难释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银行对外都宣称理财产品无风险,已发售的产品各行均承诺到期按预期收益率向投资人兑付收益,然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投资收益难以保证,风险立刻显现并全部集中在银行内部,尤其是未对理财产品配备固定“债券池”的银行,承担了很大的市场风险。

  从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理财市场的空间十分巨大,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历了长期金融压抑的市场来说,拓展理财市场空间的关键还在于规范管理、在于不断创新。因此,有关理财专家建议这样拓展理财市场空间。

  首先,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指引,进一步规范人民币理财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产品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引导其提高风险认识水平。

  其次,人民银行要支持、引导货币市场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市场交易工具,为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创造良好的市场运作环境。同时,借助现有交易结算平台,为商业银行开办业务提供服务。

  再次,商业银行要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下工夫。加强对货币、资本、黄金等各类市场的研究,丰富自身投资经验,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在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充分做好市场可行性分析,要根据客户资金规模、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的不同,分类设计理财产品或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计划,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出各自有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开展差别化竞争,提升驾御市场的能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