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 何时不再成热门话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11:34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有关收费的问题,牵缠银行有好几年了。虽然时冷时热,但一直就没断过。最近,随着建行深圳分行试行对小额账户收费和招商银行宣布:从7月1日起对“一卡通”普通卡征收账户管理费,银行收费的话题不可避免地又被再度提起。且不论每次围绕银行该不该收费的争议到底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仅仅这一话题反复被拿出来翻炒,就已经反映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我国的金融消费环境显然还很不成熟。
所谓金融消费环境,实际上是一种金融消费文化,它本质上更多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在金融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偏好和习惯。我们说国内的金融消费环境不成熟,包括了两个方面,即软环境和硬环境。从公众的金融消费观念上看,尽管商业银行改革进行多少年了,但人们有关商业银行有偿服务方面的意识却比较淡薄,对银行业务收费的认识还十分“传统”。回顾所有有关银行收费引起的争议,无不说明习惯“免费午餐”之后人们对“有偿服务”的不适应,这便是软环境的不成熟;硬环境则是满足于金融消费的配套措施和设施滞后。比如银行卡的用卡环境长期以来便难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我国3000多万个商业网点中,装有POS机的特约商户的普及率不过1%,在发达国家则基本为30%左右;至于在消费中被商户拒绝刷卡、被吞卡、POS机经常暂停服务等等相信更是许多持卡人共有的遭遇。正是因为这种金融消费环境的不成熟,在国外银行业很通行的一些做法,在我们这里注定要历经波折,而“银行该不该收费”也总能被当作一个甚至具有社会问题性质的热门话题提出来。 改善金融消费环境,营造有偿服务的金融消费文化,可能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但银行在其中最义不容辞,责任也最重。因为,金融消费环境怎样,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掣肘显然来得比谁都要大。而实际上,正因为受制于当前的金融消费环境状况,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基本就是在两难中艰难前行的。一方面为了应对今后的国际化竞争,银行必须积极发展收费型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另一方面,鉴于金融消费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又不敢贸然收费或收取较高的费用,有时给人的感觉甚至是藏藏掖掖的,惟恐措施不当引起客户流失。看一看建行深圳分行试点小额账户收费的慎之又慎,其他兄弟银行只表态不作为、以及绝大多数银行的观望,无不是这种两难心态的很真实的反映。 今天,商业银行都意识到深化银行改革,需要改善和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但是,一个好的金融消费环境不是空口白话能换来的。在几次收费引起的争议中,银行反复强调的“与国际接轨”、“取消免费服务是大势所趋”、“从法律角度看银行收费是合法合规的”之类的话已经不少了,但实际上买账的并不多。所以,营造有偿服务的金融消费文化,让人们转变金融消费观念,对银行的收费不再总是“质疑”而是觉得物有所值,恐怕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服务这个老话题也是根本的话题上来。 收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偿服务,而有偿服务则意味要有性价比。一家银行提供的服务怎么样,性价比是高是低,衡量的尺度很简单,消费者自会取舍。银行说收费会使客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是“双赢”。如果你提供的服务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的,自然是“双赢”;但反之,消费者就会觉得是你赢了他没赢。所以,不是费收了就收了,银行必须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扩展和强化产品功能,让服务更个性、更便捷、更优质,只有这样社会才会买账,银行也才更有竞争力。老实说,服务是国内银行的软肋之一,也是在近来有关收费的讨论中最为人们所诟病的。因此,银行的收费能否普及并一路走好,服务是关键,也是必须要迈的一道门槛。 据其他媒体报道,有记者对自2003年6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后银行收费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银行对客户的收费已高达几十项,而这些收费项目在上述《办法》实施前各银行基本是不收费的。与此同时,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和资讯公司AC尼尔森对上海个人银行服务、信用卡做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们对个人金融服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需求上升,但对现有的银行服务满意度却较低。 接触到的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转变社会的金融消费观念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其实这有点悲观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颇有见地,就是“有什么样的服务,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再者,所谓一个很长的过程,也不是目前国内银行所能付得起的时间,因为2006年已经在即,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只争朝夕。相信,如果我们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在不久的将来能与国际接轨了,金融消费环境也一定会大大改善。到时,“银行该不该收费”也将不再会是常常被人拎出来说来道去的话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