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门卫操纵广州楼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17:24 《中国财富》 | |||||||||
广州做接待大厦传达的陆先生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间接炒高了2004年广州商品房的空置率。 在天河区东瑞商住楼做接待工作的陆先生最近有件高兴事:只要回答出楼里面的入住比例,就可以获得100元钱。
2004年12月24日,陆先生又获得了这个好差事,在填问卷的时候,陆先生因为怀疑“入住比例”可能和纳税有关,就把原本70%的入住比例写成了45%。 一个月以后,广州一份都市报刊出消息:“据权威数据调查公司统计资料显示:本季度广州商住楼空置率为26%,比上季度上升3.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专家还发表了评论:“……陈教授表示:出现目前的情况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起作用,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 调研环节的细小过失,往往汇集成完全背离现实的错误结论,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2004年11月17日,北京的四位地产大亨会同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举行了一次特别的记者见面会。会议上,潘石屹、任志强等人表示:质疑国家统计局对于房地产调研的部分统计结果,并指出地产指数系统、中房等指数系统有“很大水分”。地产企业已经自己投资地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独立进行中国房地产数据的研究,不久将向社会公布研究结果。 2004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向新闻媒体宣布,将把统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向社会公示。虽然统计部门没有当众表示这一举动与“地产指数质疑事件”是否存在关联,但由此带来的数据恐慌却在其他重点行业慢慢蔓延开来。 数据无疑是把双刃剑。2004年,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争论几乎持续了整整半年,而争论中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数据,对立双方都希望找到相应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国家房地产指数系统公布的数据,渐渐成了“泡沫论”的有力论据,而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可能导致国家进一步打压地产投资的新政出台。于是,北京部分地产企业联合起来,质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并且宣称“我们自己的数据结果已经出来了,一点泡沫也没有!”如果不是今年的宏观调控,如果不是触及了部分行业的利益,谁会关心那些枯燥的数据呢?数据的恐慌才刚刚光临发展中的中国。 商业企业质疑国家统计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民间屡见不鲜,但是如此针锋相对的冲突却是第一次,人们开始思考:如果说统计部门的数据都不能相信,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如果赖以制定决策的数据如此脆弱不堪,中国的数据供应企业的未来将向何处去? 信息块: 调研行业“道德管理”迫在眉睫 调研行业道德与调研资质管理的混乱让正常的数据采集举步维艰。调研行业本身的资质管理混乱,导致一些出于销售目的的非调查机构,以调查的名义,搜集客户名单,破坏了市场调查的声誉,增加了正常访问的拒绝访问比例。调研公司出售被访问者资料,加剧了社会对调研的抵抗,包括国家经济普查在内的所有调查项目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2004年1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得水对媒体说:“有些企业拒绝接受经济普查……任何把调查数据应用其他用途都是违法行为,统计部门不会把资料泄露或者做其他用途是国家统计局的庄严承诺,我们发现有些地区的经济普查数据和历史资料有出入,不能对数据进行篡改,因为数据真实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十一五计划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