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企业用心打理你的银行账户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14:28 《理财》

  张新存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实务中,银行账户管理似乎是财务人员的专利,鲜让他人涉足;而企业主管很少投入必要的精力予以关注。由于管理权限不够明确,往往造成管理的真空。其实,银行账户管理,尤其是银行账户中的结算业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操作结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而且直接左右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企
业里,不管是财务人员还是主管领导,都应该抓紧抓牢银行账户管理,切勿互相推诿、粗心大意,否则必将酿成大错,后悔莫及。

  银企对账莫忽视

  案例1:某企业在初创时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业务开拓上,在财务管理方面,虽然也按照钱账分管的原则分别设置了会计和出纳人员,但由于履职会计的人员兼岗较多,便将银行账户的全部业务包括银企对账交由履职出纳的人员负责。这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出纳员,有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远大抱负”,对银行存款管理的大权独揽为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肆无忌惮地挪用、攫取企业的资金,然后正式向企业递上辞呈,携带企业的上百万元存款远走他乡。待企业新接手人员通过对账发现这一问题时,企业主管便与原来的小出纳员电话联系,这名胆大妄为的出纳员还毫不犹豫地接听了国际来电,明确告诉主管自己远在澳洲,并假惺惺地对主管表示抱歉,称辜负了主管的信任。主管虽然气愤难忍,但对如何惩罚这一将企业置于生死边缘的小出纳员却无能为力。因为,为百万元动用国际刑警好像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会明显,只能独自承受企业损失。

  企业财务人员对银行账户资金核算正确与否,只有通过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之后才能最终得到确认。而真正保证银企对账效果的最佳途径,是换人核对,即负责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出纳,不应再负责与银行对账,这项作业应由负责总账操作的会计或者其他专人来完成。这在那些财务管理严密的企业,是众所周知的事项,日常管理中也是如此操作。但对那些财务管理松懈的企业,这一点好像就是天方夜谭,不仅做不到换人核对,而且很多情况下就没有人核对银行账户资金。这种状况并不仅仅局限于业务规模小、人员数量少的中小企业,在一些大中型企业,甚至业绩不俗、全国连锁的超大型企业,银企对账也走了过场。

  如此操作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银行已为企业收账,而企业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使本该已经能够使用的银行存款得不到高效运作,影响本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银行尚未为企业入账,而企业却自认为款项早已收妥,在按自身记账结果运用账户资金时就极易造成账户透支,这既可能遭致银行收取罚款,又严重影响企业信誉;银行账户资金长期无人监控,还有可能形成内部失控,出现挪用、贪污企业资金的犯罪行为等。认识到了这些严重后果,并不意味着企业主管必须亲自操作银企对账,问题的关键还是将银企对账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对此作出专项安排,尤其是要保证有专人负责核对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

  关注银行新产品

  案例2:某大型生产企业,每日收付款数量很大,涉及客户众多。原来需要专人每日填写银行支付申请,然后交银行处理。由于企业人员手工制作银行单据,使得差错时有发生,银行处理时多有支付不成功现象发生。企业收款,需要企业根据银行回执手工录入,由于收款量大,录入结果与银行方面很难核对一致。在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银行方面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并借助网上银行进一步实现银行核算系统与企业财务软件的对接。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客户信息在其财务软件上生成银行付款指令,传送到银行后,由银行核算系统自动处理;而银行收到货款贷记企业账户之后,企业可以根据收到的银行电子信息,通过自身的财务软件实现自动记账,这就是时下热门的银企互联业务。这样做不仅为银行和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业务处理准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提升了企业的财力水平。

  在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银行机构都在千方百计吸引企业客户,不仅是吸引企业存款,而且还在营销各种结算业务以创造更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因此,几乎企业的每一项需求,银行都配备了应对之策。同时,企业享受的每一项银行服务,无一例外地也在时时更新,不断升级。加之银行业务科技含量的持续提高,银企账务联网操作,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所有这一切,在满足银行经营目标的同时,无疑使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企业资金划拨速度加快了,到账时间提前了;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减小了,操作准确率提高了;银行结算产品推陈出新,原来不能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办理了,企业的各种需求得到了及时的满足,企业的效益更有保障了;新产品、电算化,使企业的财务成本降低了。

  不过,要想真正享受到银行业务创新带来的这些好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所有银行推出的新业务。除了各家银行在推介自身的新业务时,企业主管应安排人员或者亲自参加之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应督促财务人员加强与银行方面的联系,尤其是随时掌握银行新产品的宣传材料,及时听取产品汇报;在与银行方面举行的各种高层联谊活动中,企业主管可以直接向银行表明自身的特殊需求,征求银行的解决对策,倾听银行新的处理意见,使企业始终搭上银行服务的头班车。

  掌握基本结算知识

  案例3:某家具销售企业,按照销售业绩对销售人员进行考核。某日,有三个人持支票上门购买上万元的家具,销售人员见来人穿着气派,谈吐不俗,便热情接待,积极促成了交易,并当即收下支票,让来人提走了货物。待销售人员将支票交与会计并委托银行收款时,付款银行告知其付款人账户存款不足,支票成为空头支票,待销售人员按照送货地址上门查找时,发现早已是人去屋空。在向公安部门报案时,才发现这伙人已不是头一次按此手法作案。后来公安部门抓获了这一犯罪团伙,但发现其早已将家具变卖,并将钱财挥霍一空。企业只能自担损失。

  针对上述情况,让企业销售和采购人员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银行结算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财务人员是各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直接使用者,但却是企业收付款业务的被动结算者。因为,在企业内部,与客户打交道的是销售和采购人员。销售和采购人员掌握银行结算知识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企业在交易结算中的地位优劣,事事等待财务人员决断,销售或采购人员既有可能贻误商机,又可能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企业主管在平时应加强对销售和采购人员的银行结算知识培训,通过安排本单位财务人员或者外请银行结算专家讲课的方式,使这些人了解尽可能多的银行结算方式。通过培训,使销售人员掌握票据(支票、本票和汇票)的各项基本要素,保证收到的票据合法有效;能够区分同城(支票、本票)和异地(银行汇票、汇款、托收承付)的不同结算方式,以及同城和异地通用的结算方式(商业汇票、委托收款);准确掌握票据抵用时间,确保资金如期入账;了解通存通兑、实时到账、支票POS等先进快捷的银行操作方式,享受高科技带给企业结算的神奇便利。通过培训,使采购人员了解当日申请、当日到账的银行结算方式,避免提前付账,以避免不必要的利息损失;了解信用卡的付款功能;掌握银行承兑汇票的基本知识等。

  加强银行账户资金集中管理

  案例4:某全国知名大型食品企业,由于产品适合老百姓的胃口,加上销售渠道遍布全国,使得产品很快占领全国市场,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生产线,产品仍供不应求。企业为此向银行借贷近亿元用于新建厂房、购置设备,生产经营更加红火。适逢其时,国家要求各

商业银行清理企业多头开户,在要求该企业申报开户情况时,连企业自身都难以相信的是,它在各银行竟然开立了28个账户,甚至在离厂区相隔甚远的某个乡镇的农村信用社都保有一个存款为数不少的账户,这28个账户的存款总额在归还银行贷款后,还可以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正常运转。也就是说,由于企业存款账户管理的松散,使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金成本。

  尽管各银行均有自身的优势,企业在不同银行开立账户,可以利用不同银行的特有业务优势,但由于通过银行办理结算,均需要在账户中预留一定资金。因此,多头开户的结果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存放的分散,不利于集中使用以获得规模效益。而且,资金分散可能是使本企业在各银行都属小客户,导致银行对自身的忽略,而若将企业资金集中到一两个账户存储,则可能构成开户银行的中型甚至大客户,引起银行方面的关注,从而予以特别关照,享受其他一般客户在银行享受不到的优惠待遇。尤其是银行方面为吸引客户使出浑身解数动员企业到各自银行开户的情况下,企业的主管更应坚持主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不同银行的比较优势,选择服务品种较为齐全、运行效率较为快捷的一两家银行,将资金集中存放,并向开户银行申请续做企业

理财咨询服务,以有限的资金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丝毫马虎不得。作为企业的主管,虽然没有必要事必躬亲地知晓每一项银行结算业务,但将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监控目标还是尤为必要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