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高静
北京报道
廖伟华是通过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下称标委会)组织的国内首批AFP的幸运者。身为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理财经理的他在2005年4月拿到了这一证书,回顾考AFP的经历,他对本
报记者称,“当时,考试难度比较大。正式考试之前,我们还经过了层层选拔。”
今年6月,廖伟华将和1000余名金融同行一起,参加标委会组织的国内首批CFP考试。
选择CFP的理由
《21世纪》:金融领域的认证很多,最初怎么会选择去考CFP?
廖:个人比较感兴趣,加之和工作岗位对口,我是做个人业务的,像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是针对对公业务的,而CFP则主要针对理财规划等对私业务。最开始的学员主要来自于工行、中行、建行、光大和浦发这几个银行,我们大多数人参加培训是抱着一种进修的心态,希望以此获得更好的从业知识和技能。
再则,从客户关系上来讲,获得这个证书容易增加客户的信任感。在对私业务中,这种信任感非常重要。当然,获得证书对个人在行内和业内的身份也有相当的提升。
《21世纪》:但是,CFP在目前还不是一种必需的上岗资格证明,这对于你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好处?
廖:我认为CFP是一种从业水平考试,这不仅有利于业务资源的开拓,也有利于学员的晋升及以后的职业发展。
确实,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本身是民间的、非政府的。由于国内金融理财业务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CFP证书在国内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但以后肯定会有相关法规来规范和监管金融理财人员,比如说统一具备某种上岗资格证明或者规定金融理财师的权限等。
控制道德风险
《21世纪》:你们AFP的课程分为五块:金融理财基础、投资规划、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福利和退休、税务和遗产。你们的培训和考试是严格按照这五个方面来进行的么?
廖:这五个模块是标委会参照国际CFP委员会的培训体系制定的,其实国际上通行的本来是六到七个模块,引入国内时,就把内容薄弱的方面并在一起了,比如福利和退休、税务和遗产就是这样。
我们学完这5门后再进行AFP考试(考5门)。考试内容主要在培训范围内,一般科目通过率大概过半,但投资规划科目通过率比较低,很多人没通过考试就是“挂”在了投资规划上。不过后来的考试和培训体系作了新的调整。
《21世纪》:按照要求,在取得AFP资格之前,你们需要具备4E条件即教育、考试、从业经验和职业道德,前面三个属于硬性指标,道德认证是怎样考核和监管的?
廖:首先,我们在拿到证书之前会签一个承诺书:承诺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守CFP的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内容是我们的服务要符合七大原则:守法遵规、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专业精神和恪尽职守。
此后标委会将对所有AFP和CFP进行监督管理。这完全是行业自律的性质。标委会对我们道德监管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客户投诉等几方面。如果属实的客户投诉达到两到三起,按照规定,标委会有权取消该人的AFP或CFP资格。
《21世纪》:在取得证书之后,你们还有继续学习的内容,这将会怎样开展?
廖:拿到证书后,继续学习可能主要是以自我进修为主。标委会每两年会组织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但培训时间会比较短,大概两三天。各个单位也会组织一定的学习。我认为通过考试了,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不会有大困难,主要是控制道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