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泡沫财务逻辑 买房不如租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9:54 中国消费网

  美国加州洛斯阿尔托斯的脊椎指压按摩师约翰刚刚在财务方面做了件另类之举。令他许多朋友感到惊讶的是,他违背了拥有房屋产权的传统信条,卖掉了其具有历史情调的5居室住房,转而开始租房。

  “我认为房价的上涨空间不会太大,反而很有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下跌,所以目前似乎是卖房兑现的好时机”,他表示,“我们现在付的房租要比按揭贷款月供少大约40%,而且
还不用在维修方面花一分钱。”

  约翰的决定也许违背了传统理念,但在美国许多房地产热点地区,租房的财务逻辑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那些不幸错失过去几年房价飙升良机的人而言,现在买房的想法颇为不妥。

  汇丰对美国

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寻找泡沫行动”详尽调查,揭示了租房在美国许多地区的吸引力。

  付房租约等于付利息

  “租房就像拿钱打水漂的说法相当普遍,但人们忘记了买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汇丰经济学家伊恩·莫里斯表示,“向房东付房租和向银行付利息之间没有太多差别。”

  即便考虑到慷慨的税收补贴允许美国人将其按揭利息从应纳税收入中扣除,新的房屋业主还是比租房者多花越来越多的钱。例如,目前在洛杉矶拥有一套房屋而每年支付的成本比租房成本高出一倍多。莫里斯表示,洛杉矶房屋业主的支出长期以来一直高于租房者,但目前两者的差额比过去30年的平均值高出40%。美国其它主要地产市场的数据也同样令人担忧。

  对此,地产市场的拥护者作出以下反驳:首先,房屋业主不仅能在地产升值时获得资本增值,还能通过每月偿还本金来累积房屋资产。其次,当租金攀升时,按揭还款(通常是定额)的实际价值会因通货膨胀而下降,而且有朝一日还清贷款,就再也没有按揭支出。

  汇丰的研究表明,即便不将本金还款计算在按揭之内,许多地区的新屋业主所需支付的费用仍然远远高于租房费用。在旧金山和檀香山,房屋业主即便是采用只付利息的按揭贷款,每年的成本也比租房分别高出68%和73%。只付利息按揭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贷款形式,在高价位的地产市场中颇受欢迎。

  房价可能下跌

  在许多这样的地产市场上,业主要想使手中的房产物有所值,未来7年里的房价涨幅必须极为强劲才行。汇丰计算,如将拥有房产的额外风险考虑在内,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房价每年可能需要上涨10%,华盛顿需要每年上涨8.5%,丹佛每年上涨8.2%才行,这些数字均远远高出20年平均涨幅。实际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像多数人设想的那么离谱。那些1989年在华盛顿购房的人(当时,华盛顿的实际房价开始下跌),不得不等到2001年才看到资本增值。

  上述计算结果甚至有可能略微倾向主张购房的一边。这些数据基于房屋业主从他们的税款中扣除了按揭利息还款,并支付30%的边际税率的假设基础上。不过,目前仅有1/3的美国人将他们的扣税项目逐一列出,如此一来,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此外,许多住在加州或纽约的人还受到替代最低税额体制的影响。这是一种针对高收入者的平行税收体系,部分抵消了购房减税优势,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拥有房产的好处。

  莫里斯表示,即便是在房价最高的市场,如果你拥有房产的时间足够长,其好处最终也会显现出来。假设房产价格保持稳定,你在洛杉矶持有房产11年即可令购房成本与租房成本持平。在华盛顿,要达到两者持平需要12年。

  购房之十年打算

  “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买房依然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但在那些房价高的地区,财务逻辑肯定倾向于租房”,Economy.com首席分析师马克·赞迪表示,“美国的购房交易成本高昂,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讲,只有你能坚持10年或更久,买房投资才有意义。”

  作出类似结论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接近30%的美国人认为现在不是买房的好时机。这一比例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如此,房产专家表示,拥有房产的诱惑仍将难以抗拒。“在美国,拥有房产依然是成功的有力象征”,哈佛大学住房研究联合中心主任尼克·雷特西纳斯称,“在多数美国人眼中,租房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人们很容易认为,这种情况很自然。但在德国等国家,事实并非如此,在德国,房产拥有者通常被视为小资产阶级。连柏林

城市规划部门主管汉斯·史蒂曼都选择租房,而非买房。

  在美国,人们狂热追求拥有房产,像约翰这样卖掉房子等待价格下跌的赌博不太可能流行开来。不过,此举可能会获得回报。(编辑:李旭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