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掉期业务助推人民币理财摆脱保本固定收益面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1:24 每日经济新闻

  钟宁瑶 每日经济新闻

  银行间市场上远期、掉期业务的启动将给本币理财产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促使今后的本币理财产品摆脱“保本、固定收益”的老面孔,向结构性产品进军

  央行试水掉期业务,给了清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次转型的盼头。昨日接受《每日经
济新闻》采访的业内人士其共识是:银行间市场上远期、掉期业务的启动将给本币理财产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促使今后的本币理财产品摆脱“保本、固定收益”的老面孔,向结构性产品进军。

  上述人士认为,人民币

理财产品正在步入发售“瓶颈”,对银行来说,已成“鸡肋”。股份制商业银行曾经是发售本币理财产品的积极响应者。央行此前的一项关于北京地区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报告指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中仅占16.35%,而83.65%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出自其他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而从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看,国有四大行中占2/3,11家股份制份额仅为1/3。

  而眼下,连中小银行也开始“重外币,轻本币”。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资金部一位人士指出,吸储已经不是中小银行推本币理财产品的初衷了,“现在资金面很宽裕,各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又在压缩,银行没有必要大规模吸储,眼下很多的本币产品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既有客户”。这位人士介绍说,兴业银行新近发售的一款收益率高达3%的本币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VIP客户,是为了满足此类客户增值的配套服务,所以发行量不大。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对冲市场的不完善。眼下的本币理财产品基本上只有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种出路,投向于债券市场的产品又基本上是保本保收益的。同时,人民币资金面非常宽,债券市场收益率走低,本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无从高企,对客户的吸引力自然不大。目前本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较外币产品低,预期收益率仅能维持在2%至3%左右。如果大量发行产品,银行也会承担不小的风险,所以高收益率产品基本上走“高端路线”。

  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随着人民币衍生产品的推出,对冲市场的完善,这一尴尬局面将得到改善。这样,进行诸如利率互换的结构性本币理财产品也会不断涌现。结构性产品一般与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等挂钩,约定如果这些市场指数在预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人就可获得一个较高的收益。

  中行上海市分行资金部徐明指出,眼下即使在外汇理财产品中,结构性产品也不是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客户更青睐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但业内的共识是,保本保收益仅仅是理财产品的“初级阶段”,要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要求,必须有结构性产品推出。在这一方面,外币理财产品已经领先一步,浮动外币理财产品目前已经非常普遍。

  徐明指出,如今保本保收益的本币产品收益率低,这将会催生出客户对于相对较高收益的本币产品的需求。

  上述兴业银行人士表示,下一阶段,该行将更多尝试保本浮动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比如各种结构性产品。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向来“敢为人先”的光大银行近日推出的人民币理财“A+计划”发行了一款半年期

汇率挂钩型不固定收益产品。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个金部负责人表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肯定是本币产品今后的趋势,但此类产品的推出主要还要看客户的认知程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