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2: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信用是信用卡的灵魂,很难想象信用卡失去信用会怎么样。令人无奈的是,信用卡业务最为成熟的美国也遭遇了“信用危机”。 美国万事达信用卡国际公司6月17日晚宣布,由于该公司的一个安全漏洞,4000万信用卡用户的银行资料面临泄密风险。6月6日,美国花旗集团宣布,该公司丢失了一批记录着390万客户账户及个人信息的电脑记录数据带。此外,上个月美国四家大银行储存的约50万客
就在美国信用卡产业寒风劲吹之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信用卡市场却是春光灿烂,政策利好和需求大增让境内外各大银行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法规的第13条“境外投资者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支付清算组织”,无疑打开了外资信用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为其2006年金融业彻底放开后全面发起中国攻势奠定了基础。国内银行也开足马力抓紧占领信用卡市场,6月16日民生银行就以打破透支限额的方式高调开启信用卡业务,与此同时,各大银行用免年费、送礼品等促销手段不断给信用卡业务开绿灯。 国际国内信用卡市场这种“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的巨大反差发人深思,更令人忧虑。美国信用卡危机给中国日趋繁荣的信用卡市场敲响了警钟。身处e时代的商业银行必须懂得,信用卡业务不仅意味着商机,更意味着风险,如何在两者之间理性权衡就成为了一种金融艺术。 令人无奈的是,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火爆使得风险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信用评估体系并不完善的中国,银行在考虑风险时总是习惯性地将重点放在客户一方。让银行谈虎色变的高坏账率使得黑中介、恶性透支等违约行为成为了信用卡市场风险防范的主要标的,而无论是信用卡持有者还是服务商都对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防险意识。 实际上,方兴未艾的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出现了风险骤增的苗头,信用卡诈骗行为已初见端倪。因此,中国信用卡市场不能被大好前景冲昏了头脑,需要时刻对潜在风险提高警惕,并通过制度改进防患于未然。首先,在技术环节上,要不断创新改良,增强防黑能力,提高系统安全性。其次,在监管审批环节上,银监会等监管部门需要组织专门人才对信用卡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并通过抬高技术性进入门槛的方式避免信用卡市场良莠不齐。再次,在法律环节上,需要针对信用卡市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在市场氛围方面,需要适时地泼泼冷水,以更加理性的渐进式发展降低整个市场的风险程度。唯有如此,美国的信用卡危机才可以避免在中国重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