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各银行加码理财产品创新 力保人民币理财阵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 10:3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借助手中的综合投资牌照,突破投资瓶颈。在短暂沉寂后,商业银行近期再度集中出击人民币理财市场,力守阵地不被蚕食。

  保持传统力求创新

  在继续以一定的节奏推出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后,银行以实际行动击退了"人民币
理财产品将淡出市场"的传言。

  与此同时,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创新开始加码,部分银行开始以短周期产品作为"奇兵"期待淡化收益比较而强化现金管理的功能。此外,混合币种产品开始悄然登台,在回报上力图有所突破。

  利用"五一"长假,交行推出了期限仅为7天、金额为5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双利理财账户"。该账户每7天对指定理财资金计一次通知存款利息,并自动转入下一个理财周期,兼具活期存款高流动性和通知存款1.62%的较高收益,为"五一"7天资金闲置的居民实现轻松理财提供了一次赚钱的机会。此外,多家银行在此前后曾先后推出了1月、2月等短周期产品。

  在利用短周期产品强化流动性的同时,在政策许可下,扩大可投资范围,银行在回报方面的动作尽管要低调得多,但也并非没有想法。如招商银行主要针对金葵花客户的双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B+A计划等。

  虽然创新步子有限,两家银行的这一变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入新的产品线,期待拓宽银行理财产品的生存空间。

  衍生工具借道登场

  光大银行上月底开始销售的阳光理财B+A计划是第一个以人民币投资,获得美元收益的理财产品。该产品通过应用货币衍生交易规则,交易以人民币为基础交易货币,通过掉期交易,将投资人的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原生及衍生产品相连接。该产品分为两大系列,一为固定收益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2.37%,另一则为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预期年收益率0.25%-4%之间,上不封顶。

  此前,招商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的"外汇通"理财计划钻石系列2号,打的也是双币理财概念,所不同的是,其投资本金包含人民币和美元。该三年投资产品预期综合回报年收益率最低为0.00%,预期平均年收益率达 5.00%,最高则可达8.00%。

  一招活而满盘赢。冲破了单一投资品种的束缚后,银行开始向风险梯度略增的产品线上游进发。衍生工具的使用是这一突破的核心。

  面对仍以股票资产为主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以及目前投资品种仍局限于人民币股票、债券和货币资产的基金,拥有了衍生交易"特权"的银行"祭出"混合币种产品来吸引客户本在情理之中。

  当初外资银行席卷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一出笼,就鲜明地亮出了衍生工具,而嵌有衍生工具的结构性产品既符合了人们创新求变的心理,也实际提高了客户的收益回报,因此一炮走红。由于引入了外币资产,因此衍生工具的登场成为了合情合理之事,由此在提高收益率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而投资标的也因此而大大拓宽。

  结构产品错位竞争

  即便如此,从银行目前推出的混合币种产品来看,继续以保守产品为主打,如光大和招行的产品均确保本金不失,这主要还是针对了银行类客户风险偏好程度而确定的。必须指出,上述产品目前的预期收益率是假定目前的汇率水平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出的,因此的确增加了单币投资所没有的新变数。然而,作为不同于储蓄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弹性正是其内在竞争要素之一。更重要的是,银行经过前期基础产品的铺垫,积累了向高层次产品深入的条件。

  以结构型产品取代固定收益产品,不仅帮助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丰富了产品线,更摆脱了原先与与货币市场基金优劣争论的尴尬,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更多地走上了结构型产品的发展之路。

  荷银投资结构型资产管理全球主管CeesDert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适中的收益率,但更高的安全性是不少结构型产品的基本特征。对于越来越注重资产安全性的投资人来说,这种收益风险度适中的产品无疑具有了广阔的市场。CeesDert称,近年来投资中关于行为金融学的流行,再度诠释了实际投资中,有很多非理性行为的存在,这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是无法找到明确答案的。克服投资行为中的非理性,是结构型产品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最终要成为银行的拳头产品,与基金的错位竞争不可避免。鉴于目前基金市场的基本产品线已相当完整,如果再不创新,利用暂时独有的资源优势,未来随着银行基金公司的出现,以及基金可投资领域的稳步放开,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