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炒房成为又一个郁金香事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4:40 经济观察报 | |||||||||
我最近不断重复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利益时代,集体的利益博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不能为规范利益博弈做出制度安排,畸形的利益博弈将导致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和社会生活的紊乱。 近几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利益时代的博弈,从而认识当今时代的特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我在2003年发表的《房地产发展的新动力》(见本报2003年10月13日131期43版)一文中
据《2003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数据,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67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77.4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3套。尽管与发达国家比,这个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相对于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样的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房地产“补课”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此时,房地产非常规化发展的阶段并没有结束。因为此时,城市化开始成为推动房地产超常规发展的新动力。 在上个世纪的整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这意味着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从农村涌向城市。而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在21世纪的最初一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化仍然会保持这个速度,即每年有大约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提高0.8到1个百分点。这样,在2020年之前,我国将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居住到城市当中。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必然对城市住房提出巨大的需求,从而推动房地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但在此必须注意,虽然城市化造就的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但在现实中,城市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曲折而复杂的。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多是以打工(或做小生意)的方式实现,由于事实上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打工者的工资相当低。在面对城市中高企不下的住房价格来说,这样的工资收入,几乎形不成现实购买力,或者说是形成不了有购买力的需求。因此,尽管在理论上城市化意味着对住房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将这些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与住房需求挂起钩来。面对新的动力和市场,实际上需要房地产业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但与前一阶段明显不同的需求。近几年来,人们通常所说的房地产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就是房地产业没有面对这种需求进行自身调整的表现。 正是从这时开始,中国房地产业的方向开始迷失。在这超常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市场的需求本来是在日益多样化,但中国房地产却走向了一条越来越窄的路子,一味追求高品质、大户型、豪宅甚至是超豪宅。最近访问美国的上海市长韩正在芝加哥发表讲话,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房子是百姓住的,不是用来炒作的。而最近几年间房地产方向的迷失,恰恰也就在此。如果说在整个1990年代,尽管也有“炒房地产”的说法,也有海南及其他一些地方出现房地产泡沫的现象,而且在泡沫破灭后还引发了严重社会后果,但总体来说,那时的房地产是以普通人的现实需求为基础的。事实是,那时的购房者基本是无房户或住房过于狭小者,人们买了新的房子就住进去,住房的空置率相对较低。但在最近这三、四年里,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不是以居住为目标,而是以投资为目标。据2004年年中的资料,上海楼市中投资型买家比例占到了20%-30%,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在上海中心城区,每平方米楼价上万元的住房50%以上是外省或境外购房者的投资性购房;本地置业者中,也有很多购房者的目的是出于投资。因此很多上海市民抱怨说,上海已经不再是上海人的上海了。也即这时的房子已经越来越脱离居所的含义,而成为一件被炒作的物品。 如果在补课阶段的独特景观是,你可以看到周边的人不断搬到新居,而在从最近三、四年开始的新阶段中,你却很少见到周边的人乔迁新居,但房子价格却扶摇直上。人们谈论最多的,不再是谁迁入新居,而是房子的价格又上升了多少。于是,房价的迅猛上涨,就成为这一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新闻。在补课阶段,由于北京大机关集中形成的集团购买力,北京的房价曾位列全国第一,但在炒风渐起之后,上海很快居上。2004年3月上海平均房价达到5118元,首次超过北京成为全国之最,其后一直作为领头羊,带领中国房价迅速攀升。 对于不断攀升的房价,人们总是用“有需求”来论证其合理性。即有人买就是有需求,卖得出去价格就是合理。其实,需求有真实与虚假之分,并非只要有人买就意味着有真正的需求。 发生在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郁金香本是荷兰一种极为普通的花卉。在17世纪时,郁金香成为人们炒作的对象。于是,一些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并大肆炒作。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国投机商云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据悉,在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1枝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如果仅仅从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人买,是否卖得出去的标准来衡量,这时荷兰郁金香的价格也是合理的。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疯狂,炒作掀起的狂热并不代表真正的需求。其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人们对郁金香真正的价值产生怀疑时,狂热结束了。很快,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了1棵普通洋葱的水平,无数人一夜之间从富翁变成了穷光蛋。 当然,房子与郁金香无法简单相提并论,但其中的逻辑与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炒作是如何可能发生的,其社会的后果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