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万云/文)
选好了股票,投资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
有很多成功的投资人强调静态的投资观念,比如巴菲特有经典语录,“如果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 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他还说,“我们打盹时赚的钱比起醒着时多
很多”。费雪的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里“何时卖出”一节的总结呈辞是“如果当初买进股票时事情做得很正确,则卖出时机——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实际上,这些英文里精彩句子的文学价值要多过对投资的现实指导。巴菲特确实以长期投资的成功著称于世,但看过伯克希尔各年年报我们就会发现,他曾经买卖过的股票至少有40只,绝非我们知道的可口可乐等几种。他也曾说,虽然他终其一生追求永恒的持股,但能够真正找到的却属鳞毛凤角。一般说来,巴菲特会持有某些股票好几年,但有时他会把另一些股票短时间内抛售一空,比如1996年买入的麦当劳第二年就从他的持股组合里消失了,1984年买入埃克森石油,赶在1986年原油价格崩盘前卖出,还有其他一些金融、铝等周期味道浓郁股票的买卖都是在不算久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这些例子中,巴菲特显然是希望从较短期的产业趋势中获利,而且,他做到了。
国内长期误读海外长期投资的成功经验,曾经有媒体把一个老太太长期大量持有深锦兴股票(后重组更名为亿安科技)看作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典型,这和拿稀泥往干净的脸上抹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尽管我们都不否认所谓永恒持股的存在,但时间(时机)无论如何都是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凯恩斯用“从长期来看,人们都会死去”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表达他对周期的观点。
所以,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基金经理说,“策略比预测更重要”。
策略就是对资产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理论上,资产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资产的比例;二是不同行业或者风格的资产比例;三是具体证券的比例。很多基金产品是针对调整不同层次的资产结构定义的,比如有的基金强调大类资产的转换,有的以风格资产调整为特色,有的强调选股,其中,侧重于选股层面的投资策略更加符合价值发现的原味。
最容易定义但是也最被误解的投资策略是买入并持有。买入并持有策略指在构造了某个投资组合后,在适当的持有期内不改变组合结构。这种策略的交易成本最小,但也意味着投资组合完全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下,同时亦放弃了从市场环境变动中获利的可能。买入并持有策略因许多著名投资人的成功运用而广享盛誉,但是,大家却容易忘记买入并持有的前提,那就是拿在手里的股票能够象永动机一样保持持续增长。事实上,这很难,企业的运营就象人生一样,旦夕祸福,悲欢离合,适宜的方法应当是对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行持续评估,有些基金经理甚至每天都会对所持股票重估一次,以决定买卖。
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策略投资的主题,其基金经理肖坚强调“波动产生机会,研究创造价值,策略实现收益”的理念,认为投资应当始终保持弹性,通过对股票价格与价值相对波动和偏离程度的分析来掌握买卖时机,从而策略持有股票,而不是片面中长线静态持有。
该策略的成功之作可数2003年国内SARS疫情爆发后,基金经理从估值的角度对一些股票进行了调整,但当时的股价还没有大幅下跌,于是得以抓住市场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减持了一些重仓股。在非典得到控制的信息确实后,基金经理重新对这些股票进行估值,发现当时的股价又与价值偏离了,所以在低位大量买回,从而很好地锁定了风险。
从基金经理的操作中可以看出,股票选择的策略是以估值为核心,利用股票的动态估值和证券市场的价格走势之间经常性产生的偏离,在股价的波动中适时实现收益。肖坚在一次对话中强调了策略持股的原则,他认为策略投资并非做短线,而是建立在深度研究之上的波段操作,因为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偏离是一定存在并且经常发生的。所谓的波段操作也不是升了就一定要卖,有时候是不卖比卖更好,如果一个股票的基本面变化超过其股价的变化,就可以不卖。
可见,如果股价一直在价值区域内,则持有不动,如果股价偏离了价值区域,便需要调整持股。在策略的应用中,股价涨跌和动态估值同时影响着交易行为(见图2-16)。所以说,“投资只需要修两门课——对企业估值,以及怎样衡量价值与股价的关系”(How to value a business, and 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这也是巴菲特语录。
当然,投资策略往往是知易行难,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也表明股票投资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理性缜密的分析、经验与直觉的判断、果断迅速的行动,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