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理财烦恼是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10:18 三联生活周刊 | |||||||||
人民币理财被称为2004年中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最大的创举。以至于2004年年末,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保本保息高收益率成为一个卖点,各银行的吸储指标大都超额完成,行长们都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否认变相吸储的事实,但2005年春节之后,四大国有银行也先后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许可,逐一成为被其一度忽视的人民币理财市场的主角。
有趣的是,随着四大国有银行人民币理财阵营的确立,银监会下发了风险防范通告,对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相关银行“约法三章”,不允许商业银行在宣传中提出保本保息概念,尤其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得搭售存款”。 人民币理财之热 华安现金富利基金经理项廷峰对记者说:“这些银行存款中,如果能有1%被人民币理财产品吸引出来,就是个不得了的规模。”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有关测算,中国富裕居民持有的投资资产在4500亿美元到7000亿美元之间,其中有超过3500亿美元是可随时使用的储蓄存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如此说,目前,国际上也把中国人理财业务视为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 2004年年末,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火爆正好验证了项廷峰的话,有关统计表明,自去年人民币理财产品首现市场以来,目前全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余额已达300亿元。据估计,今年人民币理财市场有望达到1000亿元。 不过,无论搅热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中小股份制银行承认“变相吸储、争夺存款”与否,最早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采取了理财与储蓄配售的销售方式,不少产品都具资金配比条款。诸如光大、民生、中信实业等银行对客户都有“配比定期储蓄”的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就明确规定,定期储蓄与理财产品的比例为:10万元以下4∶6;10万元以上3∶7,即在客户购买该产品全部资金中,只有70%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30%的资金则作为定期存款。 据透露,光大银行自2004年9月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到2004年底共发行6期,募集资金百亿元。而在2004年末,光大银行的全部储蓄存款余额才541亿元。可见该理财产品为光大银行立下了多么大的功劳。 很自然,其他银行储蓄袋丰满了,一定是自家银行的客户被吸引过去了。这样,原本对人民币理财无动于衷的中、农、工、建四大行于2005年春节之后加入了这一理财产品“战团”。 但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却对记者指出,四大行获准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并非是要抢回失去的客户。他说,监管部门之所以发布风险提示,是因为一些银行实行“搭配储蓄”的做法会影响到银行内部的储蓄结构,并对银行开展贷款等自营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也势必造成实际收益的明显下降。 记者了解到,各行推出的高收益率人民币理财产品大都以银行自身利润消耗为前提,而且,预期的收益率也往往不如承诺的那么高。以2万元一年3%收益的理财产品为例,如需配存20%即4000元储蓄存款,税后的综合实际年收益率仅2.8%。 另外,监管部门约法三章的原因还包括,业内对人民币理财到底是委托理财类产品还是储蓄类产品一直存有争议。依照现行监管规则,包括券商、期货经纪、信托等门类的委托理财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对于人民币理财在相关的信息披露、账户独立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显然很不公平。如果是作为储蓄类产品来看,那么其实质就是银行的“揽储”手段,银监会的此次声明无疑也是对人民币理财产品验明正身的机会。 监管机构出面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人民币理财收益率水涨船高的局面,给刚起步的这一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这种做法有可能使人民币理财市场陷入一种无度的恶性竞争,抬高银行的资金运作成本,从而关系到投资者利益是否能够兑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告诉记者:“人民币理财属于银行资金自营业务,主要用来购买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现在银行是拿出自营的这个投资渠道为客户建立一个资金库进行投资,对银行而言风险压力显然加大了。目前,一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在3.2%左右,国债、金融债的年收益率在3%左右。” 谁是高端客户的“钱管家”? 据说,匆忙加入人民币理财“混战”的四大行,担心在这样的争夺中,会损失大部分高端客户,一旦能带来丰厚利润的高端客户流失到其他银行,只剩下不带来利润的低端客户,自己的损失将不只是存款减少,而是意味着在整个银行业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四大行担心的是银行业知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高端客户带来80%的利润收益。根据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目前有120万个家庭拥有8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存款,这部分富裕客户占中国个人存款总额的50%,为中国银行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利润。 据说,目前有部分个人将需要理财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在香港的银行账户,但因为内地实行的严格外汇管制增大了“理财”资金跨境转移的难度,香港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强化银行了解客户资金来源的要求。 在国际上,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最赚钱、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巴曙松对记者说:“你看香港银行最近几年资产负债表,就可以发现,它们以前是靠借钱给人家赚钱,就是信贷业务,现在是靠给人家管理财富来赚钱。” 然而,内地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并非如此。巴曙松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如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核算,与投入的人力、物力、系统开发费用比较,很少有盈利,大都叫好不叫座。” 一家国际咨询机构如此评价,都知道中国内地的个人理财市场有很大的鱼,但如何捕捉它们则很困难。 2004年12月份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的理财市场都在关注两个目标人群:新兴富户投资人和大众级客户投资人。这两类人群,成为全世界各个地区理财市场的主角。 然而,什么样的产品能抓住新兴富户投资人,什么样的产品吸引大众级客户投资人呢?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预计到2010年,中国内地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为了争夺这些黄金客户,各银行纷纷推出“贵宾理财服务”,内地正在萌动个人理财市场。 业内人士评论说,尽管“贵宾理财服务”也是在做一对一的个人理财服务,但是内地银行的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而且多数银行还只是停留在基础银行业务的咨询和推介上,远远不是量身制作的水平。 据了解,有银行把资产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富人算作私人银行的客户,而在以私人银行服务著称的瑞士银行,户头上有300万美元的资产才能享受到私人银行的服务。难怪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按国际标准来划分,目前内地还没有私人银行服务。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副总经理吴天鹏就慨叹:“国内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就是从现有的贵宾客户中再锁定一批更富有的高端客户而已。” 材料显示,国际上私人银行的客户多是那些拥有上千万净资产和数百万收入的富豪型顾客,客户目的是避税、向海外投资、移民、继承或转移财产,多侧重于财富本身的安全性。它的最低开户额往往在数百万美元以上,账户一般在海外,只有那些具有全球网络、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跨国金融巨头才有实力开展该项业务。 而我们的“贵宾理财”最低开户额为数万或数十万美元,账户一般在国外。其实,从目前看,我们的个人理财服务只是一种大概的模型,只是大概了解了什么是完整意义上的金融产品的量身定制。 和讯金融产品总监鲍向东如此定义这些所谓意义上的高端客户,他说:“通常情况,这些高端客户不想去投机,只想做增值。而大众用户才会为了每年多几十、几百块钱利率就会排队买国债。而高端用户的财富基数更大,只要收益率高一点,他们的收益就会增加很多。” 目前,在这个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市场,银行业还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尽管外资银行尚未取得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的资格,但是汇丰和花旗等银行已经通过“卓越理财”、“贵宾理财”等外汇理财业务把触角伸向国内银行的高端客户,内地银行一些外汇资产较多的高端客户在这样的诱惑下正在流失。 据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副总经理吴天鹏介绍,跨国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远远优于内资商业银行。例如,外资银行一般每隔两个月左右就会推出一个新的理财产品,而内资银行通常在一年中只能推出一到两个理财新品,创新周期比外资银行要长得多。 另据了解,境外的理财专家通常熟悉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等多方面知识,具备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商品和投资衍生工具的能力和经验。然而,由于内地金融业实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管理制度,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涉及到保险、证券等方面,只能以保险公司或者证券公司的代理机构面目出现,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家拿出的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 (郇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