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办金卡却遭遇被理财 存20万1个月后只剩18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09:18  上海金融报

  近年来,媒体经常曝光客户去银行存款、最终却买了保险或其他理财产品的事件。那些事后大呼上当的客户,当时不是在银保销售人员或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错把保险当成利息更高的储蓄新品,等醒悟后再要退保却难上加难,就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买下号称收益不菲的理财产品,结果连本金都难保全。

  所幸,随着负面报道接连曝光,金融监管机关加大整治力度,各商业银行也加强自查,使理财产品的销售行为渐趋规范。然而,近日媒体又曝料一起客户遭遇银行人员误导推销的“被理财”事件,着实令人遗憾。

  据报道,9月2日,叶女士拿20万元去某银行申办金卡,被告知一个月可以领卡。在办理申请时,柜台人员一直向她强调20万元存在卡上利息很低,称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来获取更高收益,并保证20万元以后还可顺利支取出。

  叶女士表明自己只想申办金卡,柜台人员则称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可以申请到金卡,且支取现金也很自由。听闻柜员承诺得那么好,想想应该不会有损失,叶女士终于放心地签字确认。但10月2日,她到银行领取金卡,同时想把20万元转出,却被告知要等国庆假期过后。

  10月8日,叶女士再次来到银行,虽然领取了金卡,但钱却不能取出来。银行人员称,她的20万元买了理财产品,现在支取的话可能只剩18万元。叶女士不满,提出存款的时候,柜台人员都告诉她本金不会减少,且利息更高,并可自由支取,现在20万元却要缩水到18万元,她自然不能接受。

  其实,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获取更高的收益,对有资金增值需求的客户而言,本是一件好事;而对银行来说,借助自身庞大的网点资源、广泛的客户关系来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既增加业务收入,也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样何乐而不为。可是现在又发生这类误导客户的理财产品推销案例,就不能不加以思索。究其原因,仍在于当下银行理财产品名目繁多,种类复杂,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客户不可能得到充分认知,而少数银行人员在宣传时往往只重收益,却对产品的风险提示、注意事项言之过少甚至根本不提,由此就容易对客户造成误导。

  既然又出了这种事,那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药方”有二:首先,仍需金融监管机构常抓不懈,加强日常对于银行违规推销理财产品行为的整治,防止银行“习惯”监管“周期”,等风声过后又旧疾重犯。其次,针对一些客户自身容易忽略银行理财产品或银行代销保险、基金产品固有风险的现象,银行也应通过视觉、听觉,如海报、宣传手册、工作人员详解等多重方式,达到吸引客户注意之目的。

  当然,笔者必须再次提醒银行的是,对客户来说,其内心必定是将购买的理财产品与相关银行的信誉相联系,若事后客户发觉受到忽悠,引发纠纷,银行在其心中的形象必定大打折扣,如此伤了和气又坏了“生意”,那又何必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