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立足长线的稳定器 保险资金能否给股市上保险

  短短七年间,保险资金已经悄然从“旁观者”,变成了A股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主力军”。

  国务院于2004年正式批准险资可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险资的股票投资从当年零起步,到目前已经达到4097亿,市场规模超过阳光私募和券商资管的资金量总和。

  保险资金向来比基金、券商低调,投资观点避而不谈,没有投资报告,但其资金实力与市场话语权却不可小视。以迄今为止超过5万亿的可运作保险资金计算,险资对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上限为25%,合计可直接或间接为资本市场提供1.25万亿的资金。而最新调查显示,保险公司目前仓位还不到15%,随时可为今年4月以来低迷下跌中的A股提供数千亿资金。

  “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利润并不是来自承保业务,而是投资业务,保险投资的优劣已成为保险企业经营绩效好坏的决定因素。对资本市场而言,保险公司更是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重要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所言,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已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发展之势。

  在美国,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超过3成以上,是资本市场当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根据我国保险业每年7000至1万亿的资产规模增长计算,保险业每年可供投资股市的资金“活水”也将逐年递增。保险资金有望在未来成为A股机构投资者中的“王者” 。

  ⊙记者 卢晓平 田野

  从“旁观者”到“主力军”

  2004年,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意义非凡,保险资金正式获准可直接投资资本市场。

  “当时股票投资上限为5%,但实际上各家公司都很谨慎,行业平均持股比例仅在1%左右,买股票最低的时候仅百亿多。说了你也不会相信,那时保险资金很难出现在个股的前十大股东中。”回忆当年,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感叹。

  从保监会每年披露情况看:2004年,保险资金投资基金为673亿元,银行存款为4968.78亿元;2006年以后,保监会没有再单独发布基金投资数量,改为投资总额,当年投资为1.1796万亿,存款为8087.55亿元;2010年保险资金投资总额为3.21万亿,银行存款为1.39万亿。

  以上数据显示,保险资金银行存款数量在开始保持占比近8成的情况下,逐步降低到目前的3成左右,但包括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却出现快速上扬的态势。

  数据显示,保险资金A股的直接投资金额从2004年零起步,到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4097亿元。对基金投资规模也从1999年的年末14.79亿,扩增到今年一季度达到2827亿元。

  专业人士测算,如果2011年保费收入与2010年持平,理论上2011年至少有上千亿元保险业增量资金可流入资本市场。

  据一份内部调查报告,目前保险业务已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未来几年,保险资金将以每年7000亿元到上万亿元的速度增长。新增资金的细水长流,为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带来可持续投资“活水”。

  促进市场稳定与长期投资

  “鼓励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发挥保险机构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促进资本市场稳定。”

  保监会在“开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时,将“促进市场稳定”与“长期投资”作为对保险资金入市的两大要求,实际也是监管层希望险资在参与A股博弈中承担的两大“使命”。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吴小平称,中国资本市场之所以不稳定,从国际经验判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机构投资者,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他介绍说,根据美联储统计,早在1999年时,美国保险资金(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及退休金)总额约12万亿美元,占美国货币及资本市场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34.7%,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经过7年来的实践,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参与股市,适当提高相应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机构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资队伍,不仅丰富了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增加了资本市场长期的资金来源,而且有利于培育资本市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对于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险投资收益是保险业盈利的主要来源,许多年份承保收益出现负的状况,可见保险业发展有赖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提高后,保费增长也有相应的提高。2004年到2005年,保费年均增长只有12%至14%;2010年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则达到33%。”中国人寿投研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保险业的发展壮大与股市的发展壮大是密不可分的。

  该负责人补充说,保险机构在直接投资股票的过程中,根据保险资金的特征,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投资决策制度,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设立股票基础池、精选池和禁选池,不断完善股票投资的流程和方法,这些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金安全重于投资收益

  从投资理念及思路上看,保险资金将风险控制放在了收益的前面。

  从操作策略上看,保险资金不会频繁买卖股票,往往是在自己认为市场进入了底部区域时建仓或加仓,而在自己认为市场进入了顶部区域时减仓或空仓。

  “保险资金的特征和其他资金并不相同,因而操作手法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与基金不同,由于保险资金追求绝对收益,要求收益超过资金成本。比如,险资的负债久期比较长,只要能在未来2到3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收益能达到某个水平,那么险资就有理由去投资这些品种。”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直言。

  从本报曾经做过的一次保险公司调查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入市偏好:70%的保险公司将大盘蓝筹股定为自己投资首选,20%的保险公司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而定,只有1家保险公司将科技股和小盘股作为自己的首要投资对象。

  一些保险公司表示,大盘蓝筹股的稳健和高流动性是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因为保险资金追求的是长期稳定回报,大盘蓝筹股的特性与保险资金的投资目标最为吻合。

  出于同样的原因,长期持有被60%的保险公司定为自己的操作策略;30%的保险公司则选择波段操作;只有1家保险公司表示将进行短线操作。

  调查还显示,80%的保险公司对于直接入市资金的预期年收益率在5%至10%之间,有1家公司将预期年收益率定为5%以下,1家表示期望达到10%至20%。大部分保险公司认为,5%至10%的年收益率比较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同时也与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目标相适应。他们同时希望,这种收益水平能够长期保持,而不是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和行业属性成为大部分保险公司最为看重的因素,将其作为首选考虑因素的保险公司有6家。保险公司评判上市公司的其他标准按照重要性排列依次为:市盈率、管理层素质和公司治理结构。

  在监管层希望的长期投资上,某寿险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长期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买入持有,选择适当的入市时间也很重要。通过扎实的分析研究工作,谨慎把握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动态。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时,保险公司也会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

  极端行情下具有风向标作用

  一位保险研究专家告诉本报记者,考虑到保险资金来源的长期性、稳定性、累积性及负债性等特殊性及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保险资金在A股的投资倾向于投资以下行业。

  首先是,具有资源垄断性、收益稳定的防御性行业。这些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相应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垄断性或居于产业链的上游,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其次,领先于国民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高收益、高成长的行业,如金融、电信、IT硬件制造等行业。

  最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升级催生的高增长行业,如房地产、工程机械、汽车、品牌食品、日用品以及相关行业。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保险资产总额为5.4万亿元,而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仓位上限为25%。由此推算,包括基金和股票在内,保险机构可投入股市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万亿。

  今年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类仓位占比为13.8%,13.8%为五六成的仓位水平,这也意味着险资还有千亿元的可入市资金。除数千亿随时可入市的资金外,保险资金正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增加。

  其中,大半壁江山都掌握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几家保险巨头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几家保险巨头就像股市里的“巨无霸”,这些大资金的操作,本身就可以左右股市,且具有市场风向标的意义。

  或许,从长期来看,保险巨头的仓位操作并不能改变市场大趋势,尤其是在市场上涨态势确立时,保险机构如发生波段操作,对市场不会产生根本影响;但在大盘处于相对高位或低位,多空又处于僵持状态时,“巨无霸”的影响力就不一样了。

  而当市场处于关键阶段、敏感点位时,保险巨头本身拥有的“弹药”就具有足够威力,其选择往往还具有“一呼天下应”的效果,能引发众多机构和散户跟风操作,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

  成为股市“中流砥柱”任重道远

  险资在A股投资中不乏“传奇”性的高收益。2010年基金名人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以116.2%的收益率稳居开放式式基金前列,但泰康人寿旗下的进取型投连险账户同期获利超过了136%。

  不过,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系统性风险不易控制,这给保险资金在股票投资上的风险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使得保险资金在进行股票投资时依赖于大盘走势,很多时候体现不出专家理财的优势。

  据北京华凯智博提供的数据,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1至3季度为例,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仅为2.1%,而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高达12.17%。随着股票投资收益的下降,具有投资功能的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收益大幅减少,多数产品都是负收益,从而影响公众投保和保险公司产品供给的积极性。

  中国保险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加。中国现代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还很有限。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投资,必须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宏观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投资法规,建立风险资本动态监管体系和投资业绩评价评估体系,提高资金运作的规范度和透明度,使监管更具操作性。险资在股市的投资的风险防范上,必须持续完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技术、风险控制流程等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能有效地防范资金运用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风险。保险业还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国内保险业竞争日趋激烈,承保利润越来越“薄”,要防止许多保险公司单纯追求投资利润,投资行为短期化 。

  “累计上万亿元的保险资金可以进出股市,成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是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做股市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还是做翻云覆雨、助长助跌的‘投机客’?不仅事关保险资金自身的收益,也关系着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