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资料 > 正文
 

广州上海接连调整 三股力量左右太平洋安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16: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恳 上海报道

  裁员

  “广州已经裁了,下一个就是上海。”一名太平洋安泰的内部员工告诉记者。

  2006年的这个元旦并不轻松。

  “领导们已经开始找人谈话了,好多部门都有裁员的指标。”该员工说,“例如寿险行政需要裁5人左右,财务部裁3人左右,策略规划部3人左右,而这三个部门的裁员比例估计为10%。”

  太平洋安泰总经理陶孟华认为:“公司不是裁员,而是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进行人力的调整。另外,公司没有任何指标,只是要求各个部门检讨自己的流程,进一步提高效率。”

  另一位太平洋安泰的人士称,公司已经修改了考核制度,总分5分的考核,如果考核在2分以下,包括2分,公司就有权直接解除协议。另外,用工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如果主管认为员工不称职,可以要求员工进行所谓“培训辅导”,或者调换岗位,如再不能达到要求,可以辞退。

  陶孟华称:“公司的确严格了考核制度,因此可能会淘汰部分不合格的员工。”

  面对可能到来的裁员风暴,多位太平洋安泰的员工都表示在意料之中。

  “公司要求2006年实现账面‘打平’,现在业绩又不好,只有压缩开支。”上述太平洋安泰的人士告诉记者。

  陶孟华说:“公司的确有实现盈利的目标,公司将会通过严格预算,提高投资收益等多种手段实现盈利。”

  按照寿险公司5年-8年才能实现盈利的一般规律,2006年将是太平洋安泰(成立于1998年)扭亏为盈的最后期限。另外,凯雷入股之后,太保集团整体上市已是箭在弦上,太平洋安泰显然不能拖后腿。

  裁员只是其中的一招而已,减少其他财务费用是另外一手。

  太平洋安泰今年的新业务情况并不好,“只完成年初任务的60%左右”,该人士说。

  陶孟华称:“今年新单完成了本年公司目标的70%,因为公司的目标是相对较高的。”

  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11月,太平洋安泰在上海的保费收入为6.1亿元,占上海市场份额2.87%。在外(合)资寿险公司中,次于上海友邦(8.85%),略高于中宏人寿(2.65%)。

  前述人士称,6亿多的保费收入主要来自以前业务的续期。根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统计,截至2005年11月,太平洋安泰的个人业务中,新契约为1.3亿元,而续期高达3.46亿元。

  而新业务下滑的影响将要几年以后才会出现。

  陶孟华告诉记者:“尽管公司的代理人人力有所减少,但是人均生产力却有回升。公司并不是要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财务平衡,实际上,公司也在不断提高业务品质。”

  安泰系的三股力量

  “公司的士气没有以前足了。”上述内部员工如此形容裁员后的景象。

  有三股力量左右着太平洋安泰未来的走向,第一股力量是股东太保集团,第二股力量是台湾安泰的旧臣,第三股力量是新股东荷兰国际集团(ING)。2000年ING并购美国安泰。2001年8月,ING合并台湾安泰和乔治亚人寿(属于ING集团)台湾分公司,新公司被称为台湾ING安泰,区别于原来潘燊昌创立的台湾安泰。

  太平洋安泰成立之初,外资管理团队均来自台湾安泰,都为潘燊昌的部下。潘目前为ING大中华区主管。

  但是,在两家不同的保险公司的“保-保”合资模式中,合资公司容易上演控制权之争。例如中保康联就出现过类似情况。

  实际上,太平洋安泰第一任总经理张全福2003年初走时也是相当突然。目前公开的原因称,因为台湾ING安泰业绩不振,所以潘燊昌调张全福回去帮忙,但是这种说法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张全福的继任者为曾任台湾安泰副总经理的陶孟华。熟悉她的一位人士称,陶的性格非常好,“Maggie(陶孟华英文名)是一个好人,但是并不是一个帅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太平洋安泰中源自台湾安泰的派遣干部越来越少。目前太平洋安泰的中高层中,除了总经理陶孟华之外,只有副总高昭文和市场部副总经理沈德耀来自台湾安泰。

  前述知情人士称,第三股决定太平洋安泰走向的力量是新股东ING。

  2000年ING收购美国安泰之后,包括台湾安泰,太平洋安泰在内,均纳入了ING的版图。2002年,首创安泰在大连成立。于是,ING在中国拥有了两家合资寿险公司,一南一北,构成内地保险市场的“安泰系”。

  ING对中国市场的管理,也采取了大中华区和中国区的双重模式。大中华区主管是原台湾安泰舵主潘燊昌,而中国区总经理为香港人士吴志盛。

  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并不完美,多起跨国公司的中国案例表明,大中华区和中国区的设立往往因为协调导致矛盾,因为大中华区的业务重心实际上也是在中国市场。

  特别是由于台湾安泰和ING企业文化差异甚大,因此所谓“安泰系”只是名曰“安泰”,至诞生之日起便没有统一过,业务上划江而治,人员上各有渊源,台湾安泰的一位旧将称。

  例如,首创安泰大连的管理团队均台湾安泰,总经理为“安泰五虎将”中最年轻的蔡康。

  首创安泰之后,台湾安泰再也没有派出自己的旧臣担任总(分)公司总经理。

  2004年2月,太平洋安泰向南扩张,其广州分公司开业。

  尽管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黄元凯也来自台湾,但是黄并不是台湾安泰的旧部,而是来自原来的台湾乔治亚人寿(属于ING集团成员)。黄曾担任乔治亚人寿资深副总,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

  2005年初,首创安泰巩固北方地盘,其北京分公司开业。

  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黄宝亨也不是来自台湾安泰,而是来自香港友邦。黄曾任美国友邦资深副总裁和友邦保险广州分公司总经理。2004年1月至8月,黄宝亨跳槽至首创安泰任业务拓展总经理,随后担任首创安泰北京分公司筹备组负责人。

  “面对新主旧部,Patrick(潘燊昌英文名)的日子并不好过。”接近潘燊昌的人士称。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2005年,太平洋安泰第六届杰出业务同仁表扬大会(AAP)在上海马戏城隆重召开。台上气氛热烈,台下的潘燊昌在自己发言之余,却掏出口袋里面的电玩,自己玩了起来,一副超然的心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