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寿七年坎坷增资 映射小险企困境

2014年03月29日 01:10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偿付能力不足 新业务开展被监管层叫停

  信泰人寿七年坎坷增资映射小险企困境

  杨晶晶

  3月20日,保监会发布监管函,截至2013年底,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泰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96%,被停止开展新业务。消息传出后,有媒体表示,信泰人寿将启动新一轮增资,增资后偿付能力将达到150%。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信泰人寿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前仍未得到答复。

  信泰人寿股东以浙江企业家为主,在成立后的七年时间里,股东数次更迭,但是增资次数却不多,甚至某次引入3个股东后增资额仅为0.46亿元——这在依靠长期大量资本金投入的保险企业中,显得颇为寒酸。

  业内人士认为,信泰人寿是寿险行业的一面镜子:民营企业家不懂寿险经营规律,冒冒失失闯进来;又难以忍受长达数年、没有盈利的投资,导致保险公司股东更迭频繁,增资困难;产品结构以趸交、分红为主,对资本金的需求更大,这些因素导致了信泰人寿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185.96%的偿付能力

  现行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三档“红线”分别为:150%以上的为正常类,100%~150%为关注类,100%以下的为不足类。信泰人寿-185.96%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严重透支。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末,信泰人寿实际资本-14.75亿元,最低资本7.93亿元。而2012年末,其实际资本为4.73亿元,最低资本3.14亿元,可见两年间一直缺钱的信泰人寿不仅没有得到增资,资本实力和公司运营状况更是捉襟见肘。

  “实际资本从4.73亿元降至-14.75亿元,说明公司资本金用完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增资,而且可能使用了公司存量的某些资金,这也是保监会禁止他们开展新业务的原因。”上海某寿险公司高管含蓄地表示。

  2013年11月8日,信泰人寿就曾收到过监管函。当时保监会对2013年第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50%的4家寿险公司合众人寿、信泰人寿、国泰人寿和国华人寿下发了监管函,暂停这几家险企增设分支机构,彼时信泰人寿的偿付能力为108.79%。

  从保费收入上看,信泰人寿成立7年来保费收入增长如同逆风爬坡,非常吃力:2007年,是信泰人寿成立第一年,当年保费收入0.15亿元,市场排名第45位;2008年保费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8434%;2009年保费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3%;2010年保费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90.7%;2011年保费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4.83%;2012年保费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9%;2013年保费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40%。

  民企难耐寿险回报期

  “信泰人寿是浙江绍兴几位民营企业家联合出资成立的,几年来股东更换频繁,增资并不顺利,这些因素导致了信泰人寿出现今天这个局面。”上海某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透露。

  2007年5月,全国性寿险公司信泰人寿成立于杭州,注册资本金3.5亿元,经营一切人身险险种。股东为国企巨化集团公司(化工行业)、民企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针织行业)、杭州上城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9家股东。

  成立之初的信泰人寿在2007年~2008年初一口气在江苏、北京、浙江等地开了8家省级分支机构。然而自从2008年信泰人寿做出增资决定后的5年间,信泰人寿股东更迭了数次,却只成功增资3次。其中,在2010年增加了3家股东,增资额却仅有0.46亿元。

  “寿险公司的经营是持续、长期的投入过程,投入回报期长,非常考验股东对长期资本金消耗的耐受度,民营企业家能够耐得住常年、持续的增资?能够耐得住长年累月地不分红、不盈利?所以信泰的股东不停地更换,这是信泰人寿难以增资的关键原因。”对于信泰人寿股东更换频繁、增资困难,上述上海某寿险公司高管解释。

  行业或发生并购潮

  根据信泰人寿2012年年度业绩报告,该公司2012年保费收入前五名保险产品均为分红型保险产品,前四名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均为银行代理,纯银行代理的分红险产品保费收入占畅销榜前五名保费收入的92.3%。

  对此,一家银行系保险公司高管表示,“以趸交、分红产品为主的业务结构对公司资本金消耗非常大,如果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这类产品,那么确实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金注入,这也是信泰人寿需要不断增资的原因。”

  一位接近信泰人寿的某保险公司高管认为,“业务结构倚重分红,对资本金的消耗非常大;股东小而散,公司在股东、渠道、客户、产品上都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形成了不停亏损、缺钱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偿付能力为负。”

  一位浸淫保险行业多年的寿险公司高管认为,信泰人寿是行业的一面镜子,映射出行业所走的弯路。“几年前,监管给民营企业发了一些牌照,后来发现民营企业一窝蜂进入这个行业,但他们其实不懂保险。虽然寿险能带来长期稳定的保险资金流入,但前期更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注入进来,如果民营企业家不懂寿险的道理,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结果就如信泰。其实监管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三年,不少民营企业申请保险牌照被拒,原因就在于此。”上述寿险公司高管预测,“未来几年行业或将出现并购潮,针对的就是信泰这类公司,没钱、没渠道、没竞争力的小型寿险公司或将被吞并。”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政协副主席女婿造假骗官 巡视组点名
  • 体育魔兽32+16火箭6连胜 詹姆斯欧文争执
  • 娱乐某影院抵制黄秋生新片 称:上级建议
  • 财经进口车价可能便宜15-30%:平行进口获批
  • 科技资本寒冬万象: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 博客潘石屹:我和妻子为何向耶鲁大学捐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工科男大学城开情趣用品店 师妹为其加油
  • 钮文新:货币政策纠错不足
  • 管清友:央行公开放水不如悄悄宽松
  • 连平:把握住美国QE退出的机遇
  • 刘光宇:去行政化打响挽救楼市第一枪
  • 郎咸平: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最优方案
  • 易宪容:中国式的量宽政策全面开始
  • 叶檀:中国大妈买黄金还没有败
  • 朱大鸣:导致房地产政策的两难的原因
  • 李迅雷:中国经济为何不敢去杠杆
  • 冉学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