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俊玲 发自北京
昨日(12月6日),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联合)召开重组经营情况通报会。该公司董事长李迎春在此次会上透露,11月21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金的批复》,宣告中华保险重组正式完成。
根据批复文件,东方资产以78.1亿元获得了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同时其困扰多年的偿付能力问题,也终于得到解决。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李迎春表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才开始,特别希望有国外的同行加入。同时,也将适时启动寿险牌照并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东方资产成控股股东
中华联合的重组历时五年,其过程一直备受关注。
中华联合最早成立1986年,由财政部、农业部拨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在2002年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并在2003年提出了“东进南扩”战略,走出新疆到全国各地去开设分支机构。在2007年,中华联合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巨额亏损,偿付能力也严重不足,经营陷入困境。
从此,中华联合就开始了引资工作,其中法国安盛保险、法国安盟保险和英国皇家太阳保险3家外资公司一起参与最后一轮竞标,最终安盛胜出,但由于200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重组最终未能成行。
在2009年3月,保监会向中华保险派出时任安徽保监局局长李迎春为代表的“加强内控工作组”进驻中华联合,继续推动中华联合的重组。2010年中华联合首次实现盈利,在2010年8月内控工作组撤出中华联合,同时李迎春也在这一年当选为中华联合的董事长。
在2012年3月,保监会核准保障基金公司以60亿元资金向中华控股进行注资,中华控股的注册资本金增加至75亿元。2012年8月28日,中华控股与东方资产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华保险历时5年的重组之路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10月22日,经保监会审批,中华产险的注册资本金已达到145亿元人民币,居财险公司第二位,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50%以上,达到偿付能力充足Ⅱ类公司标准。
同时,李迎春表示,在11月23日,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全面解除对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管措施的批复》,对中华保险实施的限制业务规模、不得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不得向股东分红等监管措施进行了全面解除。
保险保障基金将择机退出
据了解,此次重组完成之后,东方资产成为其控股股东,保险保障基金列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82%。
其实,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属于保险业一张“安全网”,保险保障基金的第一次使用便是介入新华人寿挪用资金案。
保险保障基金的第二次使用,则是接手中华联合的股权,在2012年3月,保监会核准保障基金公司以60亿元资金向中华控股进行注资。
关于保险保障基金的进入,李迎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保障基金主要是参与中华联合的风险处置,不可能长期的持有公司股权。
对于保险保障基金的退出,他表示,这将由保监会和保险保障基金来决定,暂时还没有时间表。李迎春坦言,他个人认为,保险保障基金将会择机退出,而这个时机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华联合真正潜在的风险已完全化解。
适时启动寿险牌照
据了解,中华联合今年业绩不错。来自该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1~10月,实现保费收入208.25亿元,同比增长18.16%,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近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4.59%,同比增加0.11%,继续保持财险市场第四的位置。综合成本率控制在88.81%,比行业平均水平低7.21个百分点,实现经营利润25.0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中华联合有三块牌子,即中华联合保险控股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寿险牌照。不过,中华联合虽然有寿险牌照,这些年却没有开展业务。重组完成之后,中华保险会不会启动寿险牌照,一直引人关注。
对此,李迎春表示,明年中华联合将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有选择性开设2~3家分公司。同时,中华联合也将适时启动寿险牌照,并在合适的时机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李迎春坦言,东方资产的入驻并不意味着其引进战略投资者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东方资产进入只是使中华联合的资本金得到充实,及时地解决偿付能力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一项长远的任务,以后引进的重点和着力点不是放在财务的支持上,而是应该放在公司的整个文化建设、产品建设、理念建设方面,如果对公司有益的话,特别是想引进一些国外的同行。将力争用7年的时间实现集团上市或者至少一家子公司上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