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翔
针对近日市场传言,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或因“海欣股份”上的几笔操作而接受有关部门调查一事,昨日下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给《第一财经日报》的回复中称,目前该公司在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暂时没有披露的信息,并称该公司建立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操守制度。但在该回复中,平安集团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均未透露“因何事接受调查”。
本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的调查可能主要是针对之前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在“海欣股份”上的几笔操作。据上海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2011年1月4日,海欣股份发生一笔大宗交易,买卖双方均为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买卖成交价为6.67元/股,较该股当日收盘价折价0.74%,成交数量则高达1200万股;1月5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再次以7.24元/股的价格成交1700万股;1月6日,则以8.13元/股的价格成交150万股。短短几个交易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在该个股上的交易金额约2.153亿元,而海欣股份则在这三个交易日里暴涨了近25%。
“我认为,这种买卖交易本身并不是问题,平安资产的资金量雄厚,账户众多,频繁操作一个股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妥。”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如果说是在针对操作海欣股份这一事件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平安证券[微博]在那段时间里发布了一份给予海欣股份“推荐”的调研报告。本报记者也找到了这份报告,显示时间是1月4日,正是海欣股份开始被迅速拉升的时间点。在这份报告中,平安证券认为“对应谨慎假设情景,股价仍然低估50%”。
“以平安资产的资金量来看,似乎很难相信会如此直接地利用研报,来拉高所持股票股价。”上述人士称,但目前,监管部门的确已经开展对其调查,那么到底因为何事的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是不是真有那么“巧合”,需要等待调查结果公布。
平安证券最近屡次在研究报告发布上“跌跤”,“中国宝安”身上发生的“研报门”事件,尚未有令市场信服的解释出来,“也不清楚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是否在该时间节点上,对中国宝安有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