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硕伦:华泰人寿以渠道为导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0:2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俞燕 发自北京 日前,华泰人寿保险公司(下称“华泰人寿”)在京正式开业。华泰保险公司同时拥有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华泰人寿总经理谭硕伦。
谭硕伦是目前在中资寿险公司任总经理的唯一外籍人士。1998年,精算师出身的谭硕伦曾担任过纽约人寿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2004年应华泰财险之邀执掌华泰人寿。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国内第一家由财产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华泰人寿将怎样发挥已有的优势? 谭硕伦:华泰财险已积累了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我们不需要一切从零开始。华泰财险的投资和管理能力很强,他们拥有庞大的客户和股东资源,我们会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利用和开拓,进行资源共享,我们的产品也可以进行交叉销售。作为战略投资者的美国ACE集团也会在风险管控、产品设计、渠道建设上给我们支持。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销售渠道建设,我们希望在服务上做出自己的特色,让人觉得华泰人寿是一个创新的、有活力的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谭硕伦:我们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渠道建设上,我们的产品和品牌服务都是根据渠道来设计的。比如第一期的产品专门针对代理人渠道,考虑到代理人都没有寿险经验,产品设计得简而精。我们希望在多渠道销售方面做出我们的特色,会用一些“怪招”,但现在还不能透露,请大家拭目以待。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现在大家热议的网络保险,华泰人寿是否有所考虑? 谭硕伦:网络销售我们肯定会考虑,现在也在谈,但还没有确切的结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也不是很成功。一些意外险通过网络销售可能较容易些,健康险和长期寿险的难度较大。从现在中国的国情来看,大规模采用这种方式还有一定的困难。总之,我们以销售渠道为导向,不管选哪种渠道,我们有三个原则,一是这种渠道一定要有规模,二是新渠道的投入少而回报快,三是不能和代理人渠道相冲突。我们希望五年后会有四到五个成熟的、有规模的渠道,其中肯定会有代理人和银行这两种。 《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以来有很多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很多公司都表示现在人才紧张,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谭硕伦:我觉得现在国内的保险市场只是冰山一角,空间还很大,保险主体并不算很多。之所以大家感觉多,是因为一下子多得有点突然,人才一时跟不上。现在不光是外勤,内勤也很紧缺。不仅缺高层人才,整个行业都缺人,而人才又需要时间来培养。目前我们的代理人还不算太多,所以我们走精兵路线,不搞人海战术。 《第一财经日报》:华泰人寿有没有开设分公司的打算?现在很多公司向二级城市转移,华泰人寿会考虑在哪些区域设分公司? 谭硕伦:我们不赞同以市场规模为目标,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人才队伍到位。如果人才储备不够,就像已经上了“高速公路而车子的装备却不全”一样。我们开设网点主要考虑干部储备和管理是否跟得上,还有对当地的服务能否做得到位。管理和服务是决定我们的分公司开不开以及开多少的因素。至于选择地点,一级和二级城市我们都会考虑,但如果我们在当地没有特殊的竞争优势,我们则会避开。 《第一财经日报》:华泰人寿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业绩目标? 谭硕伦:我们短期内不争取规模,前三年是打基础的阶段,先做好团队和品牌建设、流程和制度优化等工作。保费目标我们不会定得太高,我们不打算一鸣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