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险披上理财外衣 业务员穿华夏银行制服搞推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 13:09  人民网

  网友卢先生反映,8月17日他去银行办理财投资时,银行人员竟把保险说成“理财产品”推荐给他,属于误导消费者。对此,卢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银行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

  消费者:银行利用我们的“信任”帮保险公司赚钱

  “最近手上有几万的闲钱,就想做点理财投资,昨天去银行存钱,顺便咨询了理财业务。”卢先生说,“一个年轻的‘理财专员’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几个理财项目,但我一直不太满意,随后她向我推荐了一个银保产品,称只要在5年内定期存款,就可获得每年4%的分红。”

  可卢先生越听越不对劲,他发现 ‘理财专员’推荐的分红模式,竟然不是普通的理财投资,而是一种保险。于是卢先生当面点破,并表示自己曾接触过保险行业。

  对方见遇到一个“懂行的”,便承认了产品就是保险。但对方强调,这种保险重在分利,没有太多保障性功能,并称保险属于多元化投资,也算正常的理财投资手段。最后对方甚至建议卢先生可以放弃理财投资先考虑保险。

  “银行人员没有把业务的真实性质告诉消费者,保险打着理财的旗号,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保险和存款的性质毕竟不同。如果因此造成了损失算谁的?”卢先生认为该行为是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帮保险公司赚钱。

  银行职员:“理财专员”实是保险业务员

  在银行工作了七年的文文告诉记者,在银行大堂向银行客户介绍理财的人员,虽然穿着银行的工作服,挂着类似“理财专员”、“理财顾问”的胸牌,但他们大多不是银行内部人员。而是与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所派来的业务员。他们介绍的“银保产品”,说白了就是在银行里面销售的一种保险公司产品。

  文文说:“为了提成银行柜台的人员也会推销银保产品。假如一笔单子是一万元,柜台人员能拿到300元~700元的提成,一个月下来提成甚至比工资高,而业务员只拿300元左右,这是变相鼓励银行人员为给保险公司说好话,拉客户。因为柜台人员在客户面前更有说服力。”

  而一些年纪稍大消费者,在不了解银保产品本质的情况下,盲目听从银行人员的建议,把“投资钱”变成“保险金”。当他们想要提钱时,却成了“合同期内退保”,因此会损失不少的本金。

  “常有这种购买了银保产品,却因为种种原因拿不回本金的客户来银行投诉,但银行一般不会重视,后来发展到一家银行内同时有几家保险公司人员入驻推销。”文文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已经在各大银行普遍存在,首家推出银保产品的是平安保险,而银行“默许”的背后是保险公司给了不少的甜头。

  律师:读懂合同是关键

  就此事,记者咨询了青岛郑小松律师,他给出了建议:想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在确定理财投资项目后,首先要仔细阅读待签订的合同内容,而保险的合同可能就是一张保单。消费者在签字之前必须弄清楚合同每一项的具体含义,不要一味听从业务人员的说法。一旦合同签订,就意味着双方在法律上对内容的认可,如果再有纠纷,只能按照合同规定执行。

  郑小松认为,保险公司人员穿着银行工作人员的服装,意味着银行对这种行为的认可,假如发生保险产品上的纠纷,银行也要负连带责任,不能对消费者置之不理。同时,一些消费者提出的“误导”购买的问题,属于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相应法规,消费者在掌握了录音等确凿证据后,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