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00元存款被忽悠成保单 银保误导现象仍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09:14  北京商报

  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当初说是每年在银行存款6000元,除了会获得利息外,还可以得到保险公司免费赠送的重大疾病险和意外险,没想到的是我的存款变成保险了。”上周五,一位银行储户向记者反映,他突然发现此前存向银行的6000元,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份保单。

  该储户介绍,一个月前,他到一家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时,一位银行大堂经理向他介绍,目前在银行存款6000元,可以免费赠送保险。“当时以为是银行在搞优惠活动,没有细读条款就签名了。”但事后他才发现,自己6000元买的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财产品。

  据了解,上述银行储户存款6000元实则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定期返还型分红险,并附加有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险,需要储户连续存款10年。尽管保险公司承诺投保人购买这一保险产品后,公司每年会付定额生存返还金(红利除外),但并不是保险营销员所指的存款利息。

  “营销员的这种行为属于银保渠道典型的误导销售,是行业所严令禁止的。”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指出。银保误导由来已久,去年全年和今年年初,保监会曾多次表示将银保误导列为整顿人身险市场的一大目标,但目前来看,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误导行为依然存在。

  记者多方调查后发现,以保险理财的高收益来诱导银行储户投保等诸多行为在银保渠道亟待规范。事实上,很多储户到银行办理业务时都遇到过银保工作人员极力推荐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记者在工商银行一营业网点暗访时就发现,一位银保客户经理正在对柜台边张贴的一款银保分红险的高收益表为银行储户进行讲解。“每年投入2万元,即可轻松获得每年领取2000元的生存年金,以及累积年度红利的10%,共领取15年……”

  不仅如此,记者在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了解银保产品时,都遇到过与银行人士穿着相似的保险公司营销员,大力宣传分红险的生存返还金多、返还速度快,优势远远超过存款。而在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部分营业网点,银保客户经理则以丰厚的礼品来诱导客户进行投保。例如在建设银行购买某保险公司3份指定的分红险将赠送一份第四套人民币珍藏纪念册。

  据悉,“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是保险业务活动过程中的禁止行为。庹国柱表示,在追求保费收入的利诱之下,不少保险公司仍然铤而走险不断以此误导投保人,不但损害了公司利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公平竞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