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期待立法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 05:02 浙江日报

  个人信息成“公开秘密”

  这两天,在一家省级单位任职的管先生十分窝火:他的手机、办公电话甚至家庭电话都受到了陌生电话的轮番“轰炸”,问的都是相同的问题:“需不需要办车险?”管先生的私车保险10月底就将到期,这令他近几个月接到了好几个这样的“问候”,大多是保险公司业务员打来的。

  令人纳闷的是,对方是怎么知道他的私人信息的?尽管他在电话中多次发问,但对方均不肯作正面回答,或含糊其辞。

  无独有偶。家住古荡新村的何女士,今年9月在一家医院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儿子呱呱坠地仅半小时,一旁其丈夫的手机便接到了陌生的“祝贺”来电:在恭喜他生儿子的同时,声称可以优惠价提供制作“胎毛笔”和“宝宝手脚掌印”等服务。惹得何女士夫妇一脸狐疑:自己压根儿没与对方有过联系,他们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就此现象记者对周围同事、亲友作了一个小型调查,65%的人在办车险、生孩子、买房租房、装潢、出国

留学时,都曾接到过相关服务业或中介机构打来的咨询、推销电话,对方对你的姓名、电话、职业、家庭住址及购买的车型、楼盘等“底细”掌握得一清二楚。

  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那么,究竟是谁在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车险行业可谓头号“重灾区”,保险快到期的车主十有八九都接到过此类推销电话。不少车主认为,保险从业人员和汽车经销商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重大嫌疑”。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大,从一家保险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时,往往会把客户资源也带过去,这等于是把客户资料给泄露了。而且不少业务员跳槽相当频繁,几乎每跳槽一次,就要把原先客户“转让”一次。

  有些车商也是信息外泄的渠道。车商手头掌握着大量

新车客户的信息资料,一些车商会把客户资料转手“卖”给保险机构,以从中获利。同样,医院、房产商、物业公司也是泄露个人信息的“高危区”。

  个人信息资料的“吃香”还滋生了地下交易的温床。除部分信息属不当泄露外,有不少个人信息则是被人有意打包“出售”的。据了解,一些人专门搜集相关的个人信息资料,然后向中介机构兜售营利,开价则视被售资料的容量及价值大小而定。但通常每份资料的开价不超过1000元。像车险投保人名录、住宅楼业主名录、医院住院患者名录等都属“抢手货”。

  期待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当个人信息成为经营者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必不可少的“利器”,甚至成为一些不良经营者手中借以牟利的“商品”时,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不受侵犯不再是可有可无之举。

  杭州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德荣认为,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住址、收入和财产状况、投资理财状况等均属个人隐私,是公民人格权的一部分,公民对之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但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单独的人格权,而将其作为侵害名誉权的一种情形,但隐私权与名誉权在性质、侵权方式及保护方法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发生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例,也往往发生无处投诉、无从处理与维权的情况。

  据悉,国务院有关部门目前已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该法一旦正式出台,侵害他人信息者必须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省消协秘书长王永木则认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要求消费者提供与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经营者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向第三人披露。同时,他提醒消费者,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日常消费行为中,特别是像商家促销、免费赠物、做纯商业性问卷调查时,不要轻易留下自己的全部个人信息资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