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谨防保险销售的温柔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5:09 解放日报

  保险已经逐步普及,可是人们面对保险促销幌子下的“诱惑”却仍然不够理性,常常经不住有人在投资收益率、保障、停售等方面的概念宣传,头脑一热就盲目买了保险。保险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加上一些人为的主导促销因素后,保险就开始变味儿———在一轮轮抢购的泡沫中,消费者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害,比如保障不到位、不愿继续拥有而退保。因此,对于有的保险公司大张旗鼓的促销,一定要当心。笔者在此特列举一些保险炒作的惯用方法,提醒消费者买保险时长个心眼。

  夸大收益率 利益是投资追逐的永恒主题。所以,营销员推销保险时,会在收益上做文章,因为口说的不落实在具体合同上,营销员就任意夸大收益率,明明只有2%的收益,却说成了5%甚至更高;明明是假设的收益,却说成实际收益。而且,对于万能险、投连险的手续费避而不谈,只是告诉收益率有多高,实际偏差却很大。在收益率的引诱下,很多消费者头脑一热,买了保险,也埋下了矛盾纠纷的隐患。

  炒作“停售” 长期寿险的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寿险的保底利率偏高,最到达到8%以上,后来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而下滑,一直到现在的2.5%,这就意味着现在买保险要比以前多花两三倍的保费。1999年前后保险的停售给一部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停售的险种都是好险种。消费者这样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买卖双方本来就是博弈关系,一方吃亏,另一方当然有利可图。

  可是,人们的这种心理往往会被保险公司利用。进入2000年以后,保险公司频频使用停售的概念,而且屡试不爽,特别在年底冲业绩时,还会提前把停售的消息“散布”出去,有意引起人们的“跟风”,最常见的就是营销员神秘兮兮地告诉消费者:“快买保险吧,要停售了,很合算的”。有的险种从年初就开始说要停售,结果大半年过去,仍然没有停售。

  实际上,2000年以来,保险保底利率不高于2.5%,让“停售”的险种少掉了高回报的光环,除了几款疾病保险因为涵盖的疾病过多,尚有一点“抢购”价值外,其他大多是保险公司更新换代的正常要求。因此,说句不好听的话,所谓“停售”云云,其实都是保险公司的促销幌子,不过是行欺骗之实罢了。

  赠送保险 为了吸引消费者买保险,保险公司借用了一般消费品的促销方式,如送保险、提供额外服务等。与有形商品不同,这种促销有时是暗含玄机的。如某人寿公司去年为了销售一款终身医疗险,实行买一送一。不要以为送的保险可以一劳永逸,其实只是免掉了首年的保费,如果要使保险继续有效,从第二年起就必须自己缴纳保费。此外,有的保险公司还会进行保险试用,这类保险保险期间短,如果要拥有较长的保险期,同样一个招式:请缴纳保费。

  限制销售 这是保险公司最近推出的促销策略,就是作出惜售的姿态,促进保险销售,拉升业绩。限制的方式分为限时间、限地域、限额度等,通常会以某种新鲜的概念,如即缴即领、两年返还等,让消费者产生不买就是吃亏,不买就买不到了的感觉。

  在上面种种促销方法引导下,人们会以贪便宜的心理而购买保险,而不是从自己的保险需求出发。比如一个人社会养老、医疗缴费较少,就应该投保养老险和医疗险作为补充,可听了保险营销员的介绍后,就投保了分红等投资型保险,偏离了保险的本意。

  行文至此,笔者要特别强调:说到底,每个人的风险不同,应该选择的保险也不同。因此,判断保险好坏的标准是能否适合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跟风。投保人切忌不要盲目跟风,千万当心别落入保险销售的温柔陷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