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保险公司为何如此冷血 找出种种借口推卸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9:09 证券导报

  在很多购买了保险的人们的心目中,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担当的应该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角色,而不是袖手旁观,但最近发生在海南的两起与保险有关的新闻却让人们对于保险公司有了另外的看法。

  今年5月9日晚,海南澄迈的郭先生车祸被送往医院抢救,花去医疗费4万多元。因为他们的车已上了保险,他希望保险公司能赔付。但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保险公司要理赔,必须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个前提条件。交警部门则认为,在责任认定书没出来之前,如车主没钱又投了保的,可动员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先垫付一部分,但这种事不能强制。(5月22日《海南日报》)

  去年10月,13岁的阿鹏(化名)睡觉时不慎摔伤,当时并无大碍,可两个月后诊断为脑部受损,共花去医疗费2.2万余元。在向保险公司索赔巨额医疗费时,公司以没有及时报案拒绝理赔。海口龙华法院近日经过公开审理,认为阿鹏摔伤时,其伤害结果尚不明显,在伤害结果明确后,学校已通知保险公司。阿鹏住院治疗系因摔伤所致,符合校方责任保险条款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在保险范围内承担赔付责任。遂判令保险公司全额赔付医疗费。(7月11日《海南日报》)

  看过这两则新闻,笔者感慨良多:人们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意外发生后保险公司能够帮自己一把,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家保险公司见死不救,一家则找出种种借口推卸责任。

  那么,保险公司为何如此冷血?

  笔者认为,是长年的垄断经营使得这些保险公司养成了惟我独尊的老大脾气:你病人再危急那是你是事情,反正我是按照规定来的,就算我应该赔,那也要找出种种不改赔的理由推脱,除非法院判我输了。

  这些年,每每提到与保险公司有关的话题,就有人站出来说,保险购买率上不去是因为公众保险意识差等等。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完全是自欺欺人,公众之所以对保险不“感冒”,正是由于保险公司的垄断经营造成的。相对与庞大的、掌握了话语权的保险公司来说,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从来都处于劣势,在和保险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受伤害的也总是消费者。如此一来,谁不对保险公司敬而远之?

  如果按照保险公司的说法,笔者应该是个保险意识比较高的人,从1997年以来曾先后在海南两家保险公司购买4份保险,但在近10年时间里,保险公司除了在催笔者缴纳保险费时打过电话外,平时素来是不闻不问。而据笔者的一位购买了国外保险公司产品的广州朋友介绍,那家保险公司不仅在他生日时会送上鲜花和

蛋糕,逢年过节更是会发来暖心的问候。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务,笔者不禁有些杞人忧天的想法:保险市场完全放开后,就凭这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中国的保险公司拿什么来应对国外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保险销售人员推销前是一个面孔,拿到保单后判若两人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悲哀。他说,中国保险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誉”问题,正是由于保险业服务的不到位,令人们对其丧失了信任。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的700多位居民中,对国内保险公司的诚信态度、业务水平、条款解释,表示满意的居民仅为6.2%、7.4%和13.1%。而在另外一项关于“中国保险公司能否在与外国保险公司的激烈争夺胜出”的调查中,竟有将近一半的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与此同时,种种数据表明,保险合同的易懂性、理赔执行的规范性和服务的便利性等服务质量的缺陷成为已经成为消费者之痛。

  当惯了“老大”的保险巨头们,面对这样的数据和声音,是不是该醒醒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