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保重在选公司还是选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 16:53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买保险究竟是保险公司重要还是产品本身重要呢?其实两者缺一不可。只不过对于初涉保险的人来说,选对公司比较容易,而对保险有所了解认识的人可以更客观地对产品本身做个横向比较。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菲菲最近有些烦恼,“没想到买份保险还真是麻烦。”原来,她打算给自己买份重大疾病保险,将父母作为受益人,算是给他们的母亲节、父亲节特别礼物。出于谨慎考虑,菲菲咨询了不少保险公司,各家的代理人给她推荐了形形色色不下十多种产品,搞得她“看花了眼”。

  “我对保险其实一点都不懂,只想买个疾病保险,万一身体有恙,起码经济上少个烦恼。现在有六、七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说自己的产品好,我该怎么选择呢?到底选保险公司重要一些还是选产品更重要呢?”

  菲菲的问题大概困扰着不少人,对投保人来说,当然既想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在出险后能够顺利理赔,又希望自己选择的产品性价比较高,并且符合自身的保险需求,而实际上,很少有投保人真正可以做到两全。因此,我们不妨着重考虑其中的一项。

  初涉保险重点挑公司

  假如你对保险市场并不了解,对产品设计中的门道并不清楚,那么不妨以选择信誉良好、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为主要考虑依据。

  理赔是保险保障的关键一步,能够善待投保人提出的理赔请求,在赔付时做到及时到位才可以体现出保险的真正价值。消费者可以参考每年保监局汇总的信访报告,其中会列举各家保险公司的年度投诉案,有时也会细分到纠纷、投诉数量。考虑到公司规模有大有小,消费者不妨按比例来看,并非投诉越多的公司信誉越差,当然,“无案底”的保险公司可是上选。

  偿付能力是否充足是考核保险公司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具体反映在实际资产减去实际负债后的数额,或是两者间的比例。这一情况消费者既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也可以向代理人咨询。一般来说,偿付能力达到120%的保险公司比较可靠,如果能超过150%甚至达到200%,消费者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反之,偿付能力低于100%的公司则未必值得信任。

  我们买保险通常不仅仅买一张保单,而人们通常不喜欢经常更换投保的公司。因此,一家寿险公司能否为客户提供比较完整的保险产品线,是否能够满足客户及其家人在不同时段的需求,也显得比较重要。

  还可以查看一下目标公司的产品线是否完整,一家寿险公司的主险产品险至少能涵盖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意外险、养老险等基本的传统险种,附加险的选择品种应该更多。如果健康医疗类保险也能作为主险单独销售,供有需求的客户挑选,那就最好。如果投资管理水平较好,能为客户提供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作为多样化的选择,那自然更好。不要以为上述“简单”的要求每家寿险公司都能做到。事实上,在我们30余家寿险公司中,还真有不少保险公司做不到的呢。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最好还是能选择一家产品线比较完善的公司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如果基于种种原因而使你无法了解公司的理赔服务、偿付能力、产品线等情况,那么不妨选择较老牌、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这也是最简单的做法。即便这些公司的理赔、偿付水平不在行业中排名最高,也不至于太靠后。像菲菲这样的初学者可以把精力集中于选一家合适的保险公司。

  内行更要注重产品本身

  小文的情况与菲菲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工作原因,她常常接触保险产品,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障范围、保险金额等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就连最简单的航意险她也要细细比较一番,“因为我经常出差,如果每次飞行单独投保,成本会比较高,所以我选择一年期的航意险产品。”通过一番比较,小文发现不少航意险都需要与其他交通工具“搭售”,诸如“40万元航意险+20万元火车轮船险+5万汽车保险”之类,但考虑到火车轮船方面的保险并不需要,平日又是通过轨道交通上下班,所以她认为这样的组合产品并不合适。最终,她通过网上投保买下了一份一年期11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保费99元。

  如果你也像小文这样对保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自己看懂保险条款,对自己所需要的保险金额有比较恰当的拿捏,不希望只选择一家“中等水平但规模较大的公司”的产品,而是希望能够找到市场上最符合自己的产品,那么不妨直接搜罗各家保险公司产品资料后自行比较,客观地从产品本身和需求考虑。毕竟,即便是同类产品、各家在设计上还是会有不同,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距也会给投保人带来影响。

  在比较产品过程中,可以比比类似产品的价格,当然更要比较相似产品之间对于保障责任、免除责任、等待期、免配额和免赔比例的差异,作为金融产品的保险,不同于衣服、食品等商品,比较价格时不能胡乱比,一定要科学地比,否则根本起不到“两者相较择其优”的作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