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市别忘投保:用两成资金给自己买份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3:34 中国新闻网

  

投资股市别忘投保:用两成资金给自己买份保障

  不投资基金就投资股票,这是目前股市红火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的写照,理财顾问则给出不同看法:留出15%-20%的钱给自己和家人买份保障非常重要。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投资基金就投资

股票,这是目前股市红火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的写照,
理财
顾问则给出不同看法:留出15%-20%的钱给自己和家人买份保障非常重要。

  误区一:全额“透支”入股市

  刷信用卡套现、抵押房产汽车变现等等“透支”现金的方式如今已经被小部分投机者运用到股市中,相比较而言,把100%的流动资金放在证券市场则根本不是新闻。

  事实上,相比所有的投资方式,证券市场是个高风险投资市场,因此,投资之前先要帮自己把把“脉”——最多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支招:某理财顾问建议,如果自己不懂投资,一般可以用年薪的30%投资基金,15%-20%投资保险;对于熟悉资本市场运作、自主投资的个人来讲,投资比例完全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设定,但在此之前,帮自己购买一份基本的保障,比如意外保险、健康医疗保险非常重要。

  误区二:保险=储蓄

  银行保险,顾名思义,即是在银行中购买的保险产品,但它并不属于银行自己的

理财产品

  为了更多的推销保险产品,银行柜员在解释时常常会避重就轻地介绍保险产品的某些特点,比如在介绍时拿保险跟储蓄比,称一些分红险或万能险比银行的定期储蓄利率还要高,很多原本准备储蓄的储户就稀里糊涂成了投保人,事后听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前往退保,纠纷不说,还有可能损失一大笔本金。

  事实上,虽然大部分投资型保险产品(投连险除外)都有“保底收益+红利”的分配,长期投资也的确有可能使回报率高于银行的定期存款,但保险产品的流动性则要比储蓄差很多,除了不可像银行储蓄一样随存随取外,银保产品如果要在合同期内退保的话,投保人还得支付一大笔的退保成本,一般来讲,这个成本大到超过首年保费的60%以上。

  支招:中长期内不准备动用的款项,而且本人又不太善于理财,这类人可以购买一些投资类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代为理财。这样,投保人不仅能够在保险期限完成后拿回自己的本钱,还能利用这部分利息的运作帮自己设立一份保障。

  而对于善于理财的人群来讲,则不一定要购买投资型产品,直接去市场购买一份价格便宜、保障功能齐全的完全保障型产品,则可以一举多得。

  在银行储蓄中,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确定的;而银保产品类似于长期定期储蓄,如果中途退保,损失会很大。因此,要求资金流动性高的投保人应避免购买此类保险。

  误区三:用投资眼光看保险

  如果购买保险的原因是看中保险商所谓的每年2.5%或者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的话,那还不如直接投资去买基金和股票。由于受保监会相关政策的规定,保险公司只能拿保费的很小比例去投资资本市场以及其它高增长行业,投资收益可以说并不理想。

  目前,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爆,一些银保的投资产品在做自我推销时,会有意无意的向股市回报靠,这种承诺都是没有根据的,如果太注重它的收益率,就是认识上的误区。

  支招:准确把投资和保障分开,一部分钱专门买股票或基金,一部分钱买保险。

  误区四:提前退保“变现”

  在保险的低收益和股市的高回报之间,已经出现一小部分投保人退保“变现”的个案发生。事实上,提前退保的损失对投保人而言非常巨大。由于投资型保险产品比较复杂,前期成本较高,因此,通常情况下如果缴费年限不是很长的话,提前退保退不回一半的本金。

  支招:缴费年限长的保险当然适合继续缴,因为一般缴费长的投保人年纪相对较大,那么发生健康问题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刚好进入高保障期间;同时,对于刚刚开始缴费的人来讲,退保很不划算,几乎退不到钱。总之,购买了保险以后,退保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如果自身急需资金救急,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商量的办法,部分抵押贷款等方式解决。

  目前的银保产品多以寿险为主,投资人一定充分认识自我需求,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健康状态、现有医疗福利状况、家族健康史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一部分分红险,除了自有保障外,还可附加防癌保险、双倍意外保障、特定意外保障等内容,这部分附加内容可能更价廉物美;比如一些养老产品,既可做长期投资,又可做养老保障,比较适合30岁至55岁年龄段的人。(陈敏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