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海人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愈益加强,数据表明,每个人平均每天至少有4到5个小时在户外度过,60%以上的人出行要乘坐两种以上的交通工具,这样,人们出门在外的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而关于出行的保险也如影相随,日益丰富起来。目前在市场上关于“行”的保险主要有意外险和责任险两大类。
意外险:本人投保
市场上的意外险种类繁多,保障期限也不尽相同,对市民来说,一年期的短期交通意外险是不错的选择。其保障范围涵盖了市民所能选择的交通代步工具,包括客运汽车、轨道交通工具(火车、地铁、轻轨、磁悬浮)、轮船和民航班机,相对个性化的自驾车及公司班车等非商业运营的交通方式也在承保范围之内。以太保的“世纪行B款”为例,保费100元,便可在一年内享受飞机意外保障50万元、轨道交通意外保障5万元、轮船意外保障5万元、汽车意外保障10万元。当然,市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乘坐哪类交通工具的概率自行搭配意外险,保费会随之相应降低。
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还可以购买针对性更强的旅意险作为补充。旅意险的保障期限比普通的交通意外险灵活,短则一天,长到半年,保险公司会按实际天数确定费率,一般来说几十元便可以得到几十万元的保障,国寿的“安达卡”、金盛的“安行卡”等卡式意外险,还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开通生效日期,便于市民自由选择保障时间。
一些交通工具的票据中包含了属于专项保险的意外险。如火车票中,含有2%的保险费用,保额2万元;出境的客运车或旅游巴士票价中同样含有2%的保险费用,保额为3到5万元。这些都是属于强制保险,市民在买票时就投保了。
总之,市民在出行时,可以综合比较这些意外险,然后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责任险:承运人投保
目前,很多交通工具由承运人投保了责任险。如目前上海的长途客运车大多投保了“承运人责任险”,客运企业按车上座位进行投保,保额最高可达40万元。市民出游若乘坐投保了“承运人责任险”的客车,可不必购买其他意外险。目前,上海正力推“承运人责任险”,并将其作为客运企业是否拥有车辆运营执照的标准。据了解,“承运人责任险”的投保率现已达到了45%,已累计理赔了156万元。需要提醒的是,市民需要保存好当次车的票据,以作理赔时的证明。
乘坐地铁同样有责任险。据了解,沪上龙阳路磁悬浮列车站已经投保了责任险,乘坐该磁悬浮列车的乘客在车厢内或站台上所造成的一切意外伤害,均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范围内。
此外,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也有投保责任险,乘客若出险,保险公司将代替承运人承担理赔。
曹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