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金融业发展报告

  期缴:内涵品质在提升

  今年5月,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限制快速返还型产品以及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此新政被业内视为对万能险的又一棒喝。该新规已于10月1日起执行。

  在此前,保险业已率先走上回归保障的道路,最主要是寿险市场的业务结构。各家险企都在缩减趸缴型产品的销售,在开发期缴产品时不断拉长缴费期限和保障期限。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寿险业务续期保费372.1亿元,同比增长27.9%,占比36%,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从新单业务期趸缴结构来看,新单期率31%,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来看,人身险公司标准保费合计324亿元,其中,5-9年期(含5年期)占比14.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10年期及以上占比33.2%,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

  缴费期限越来越长,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投保人的缴费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险业务的稳定增长;保障期限越长,在为投保客户提供充足人身风险保障的同时,缓解了集中理赔兑付的压力。

  银邮:占比回落明显

  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以销售理财型保险为主的银邮渠道逐渐褪色,而以“一对一”销售的个人代理人优势正在显现。今年前三季度,全行业个人代理业务占比48.61%。三季度个人代理收入保费规模超越银邮代理,再次成为第一大渠道。

  具体来看,保障功能产品占比较高的个人代理业务成为第一大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005.72亿元,同比增长33.73%,占人身险公司业务总量的48.61%,同比上升3.75个百分点;银邮代理业务9684.23亿元,同比增长15.69%,占比42.77%,同比下降2.86个百分点。

  这一渠道发展趋势,在北京地区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前三季度北京地区银行渠道占比50.9%,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个人代理渠道占比32.1%,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公司直销渠道占比12.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他兼业代理(不含银邮)、专业代理和专业经纪合计占比4.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保监会局级主要领导干部研修班上也强调,要准确把握回归本源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保险产品首先是一个消费品而非投资工具;正确看待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市场空间;准确把握“保险业姓保”的衡量标准。

  北商研究院解读 “短平快”业务难再现

  能够为投保客户做好人身风险的长期规划,是保险公司最核心的责任和能力,也是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目前来看,10年期及以上人身险产品占比超过三成,也表明“保险业姓保”正在通过调整业务结构走上正轨。

  随着科技的快速应用,互联网保险也在大幅提升,与以往多在做保险责任简单的理财型保险所不同,场景化、责任简单的保险产品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新亮点。

  不过,传统渠道中的银保业务却因保险回归本源而出现了明显下滑。因为,在这一渠道,曾经的销售主力产品都为中短期的理财型保险产品。

  在专家来看,原来银保渠道作为一个主要渠道,但是银保不赚钱,银保的利润很低,所以保险公司会舍弃这一市场份额,这也是个人代理重返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下一步,银保业务要长期稳定发展,势必要转变观念、调整结构,不能再以“短平快”的节奏来拼市场份额、拼销售规模。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