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9日 13:50 《当代金融家》 

  文/王海晶

  偿二代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更加科学地重新制定完整的投资决策及考核体系的契机。在试运行期内,以风险为导向、以偿二代为标准,自我回顾投资管理流程、优化投资品种结构越快的公司,将会越早获得政策改革红利,抢占市场先机并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在保险业已进入试运行的新监管规则中,保险机构的投资端已不能再没有成本地去追求高收益了。新监管要求下,高收益隐含的高风险暴露出来,由高要求的最低资本来体现,而高要求的最低资本,又反过来牵制了资本收益率。

  风险,对保险机构而言,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真金白银的资本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这些约束条件构成了公司的风险偏好体系。而风险偏好体系的构建,则需要投资、精算、风控、财务和企划等各个部门充分沟通,最终确定。

  保险业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共计17个监管规则,由保监会在2015年2月正式发布,并已开始试运行。保险机构被要求同时报送新旧两套监管标准的相关数据,并据此逐渐改善各项指标,向偿二代要求对标。

  在各公司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偿二代报送工作后,笔者在行业典型公司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偿二代一支柱下的三大类风险(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最低资本中,人身险公司的市场风险占比高达65%,财产险公司的市场风险占比也有30%左右。

  实务中,市场风险最低资本主要来自公司的投资部分。少数外资公司也会有由于外方股东资本金为外汇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对人身险公司而言,业务偏长期,主要利润来自利差,所以可量化为资本要求的风险中,接近七成在投资端;即使是业务多数为一年期,盈利多来自综合损失率贡献的财产险行业,市场风险占比也有三成。

  这说明在偿二代体系下,由于投资端对最低资本的占用非常明显,投资规划和“打法”的研究对偿付能力管理的作用变得举足轻重。

  本文将尝试从偿二代下的行业经营模式、战略投资方案的制定以及考核机制的转变三个角度,讨论在新金融格局、新监管规则的双重挑战下,保险投资的应对之策。

  保险资管行业的运营模式转变

  现状分析

  从200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首批保险资管公司至今,中国的保险资管业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在这十余年间,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资产规模高速增长、资产结构逐渐优化、投资渠道持续拓宽,保险资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国内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的资产大部分来自关联保险公司,属于自营范畴。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出于自身资源限制和成本考量,往往通过产品的方式将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进行管理。

  在偿二代推出前,无论自营还是第三方委托,“资产负债管理”更多只是一种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中,公司管理层更多将投资目标单一定义为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

  这和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阶段有关,同时也和规模导向的偿一代下资产端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很小有关,管理层没有动力更好地规划投资和管理风险,而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是最能直接明确衡量投资表现的指标。

  未来展望

  一是随着大资管时代到来,资管行业业务的全面覆盖。

  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指导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可覆盖的业务日益丰富。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保险资金的管理中。竞争不断加剧,“委托-受托”双向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

  二是专业化管理,委托与受托的责权明晰。

  大资管时代对保险资管公司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使是同一集团下,保险资管公司也不再是关联保险公司的唯一选择。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保险公司与其在同一集团下的保险资管公司的关系相对独立,“委托-受托”双向市场化,这样能够促使委托方和受托方权责明晰,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是专业化的产品加私人定制的专户形式并重。

  偿二代体系下,由于投资端对最低资本的占用非常明显,投资规划和“打法”的研究对偿付能力管理的作用变得举足轻重。

  例如,每投资100元的权益类资产,公司需要计提31元的最低资本,这还是权益类资产投资在沪深主板股上,如果是中、小板或创业板,公司需要计提41元或48元的最低资本。所以,在决定投资品种时,公司不会再单纯考虑预期收益率,而要全面考虑其隐含风险以及风险在偿二代下对应的最低资本要求。

  由于偿二代规则的内在联动性,各子风险最低资本的汇总不再是简单加总的关系,而要综合考虑各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及分散效应,所以也不能简单认为权益类投资不再有吸引力。

  再比如利率风险,人身险公司在计量该模块的最低资本时需要全面考虑利率上升及下降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所以资产负债匹配就变得有意义起来,因为这样的规划虽然不一定会降低投资收益,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最低资本占用,改善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

  其中,有一些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资管产品解决,有一些则需要通过私人定制的专户形式管理才能得到最优解。无论产品还是专户,更加了解保险负债端的特性,量化不同投资策略对公司的资本占用,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在偿二代下的意义将突显,也将成为未来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专业化管理构想。

  对于保险资金,专业化管理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在各个投资品种下追求绝对收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管理好风险暴露,在公司给定的风险偏好下,最大化投资收益。回顾国外经验以及国内实际情况,无论公司自己的投资部还是专业的投资管理人,都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考虑建设专业化的能力。

  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能力:充分了解保险负债现金流的特性,建立资产负债联动模型,确定公司的风险偏好,从中得到最优的资产负债匹配方案,进而得出公司的战略投资配置方案。

  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高额管理费的主动管理基金以及明星投资经理带来的超额收益通常是无法持续的,而作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保险资金,追求此类绝对收益显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超额收益的绝大部分来自大类资产配置。由此可见,大类资产配置才是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来自覆盖全投资风险的资产模型以及对宏观经济环境的精准判断。

  资本管理能力:在制定投资策略时,能够充分考虑投资配置对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的当期以及对后期波动性的影响。资本管理的能力不是将最低资本降为最低,而是综合考虑收益与成本,结合公司自身的风险偏好、偿付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博弈结果。资本管理的能力还应体现在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重要指标波动性的预期和管理方面。

  风险控制系统和能力:无论有没有偿二代,风险控制系统及机制都应该是各家资产管理公司最重要的环节。建立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主营业务保驾护航。

  投后的日常管理能力:投后的日常管理能力包括定期回顾投资目标,监控既定的投资目标达成情况,对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评估投资组合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以及波动水平分析。在新的监管体系下,投资管理方配合公司偿二代牵头部门做好偿二代报送工作也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险资投资方案的制定

  现状分析

  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保险资金战略投资方案是保险公司的骨架,决定着保险公司成长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并没有一个应用科学的流程和方法制定的战略投资方案,通常的方法是“拍脑袋”,或者基于利润指标倒推“应该”做什么样的资产配置。这样做出的战略投资方案要么太主观,缺乏科学性;要么太短视,不能指引保险公司向长期目标稳步前进。

  对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说,战略投资方案通常是由管理层和投资部门的闭门会议决定的,精算、风控、财务和企划等部门参与程度不高。战略投资方案的制订缺乏全局综合考虑,也没有真正贯彻保险资金“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理念。

  未来展望

  一是构建风险偏好体系。

  风险偏好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工程,国外很多公司都会投入大量人力制定自己的风险偏好体系,各公司采用的指标和维度也千差万别。偿二代帮助国内保险公司引入了一套较为统一的风险偏好体系,保险公司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在偿二代框架下增加风险偏好目标,使公司日常管理与监管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以偿二代为基础建立的风险偏好体系可以包括公司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目标,比如在90%概率水平下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比如一年内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率要低于20%,比如投资考核指标定为考虑资本成本的投资收益率等。这种体系的意义是将高收益隐含的高风险暴露出来,该公司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在新的监管体系下,对保险公司而言,风险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可以忽略的概念,而是真金白银的资本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投资收益。

  二是制订战略投资方案。

  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负债的特性,注重大类资产配置及分散效应,结合偿付能力监管要求,公司的风险偏好体系以及公司的投资目标制定战略投资方案。

  负债的特性通常是保险公司的精算、财务人员最熟悉的领域。投资部门在制订战略投资方案时应注意与精算及财务人员的沟通,确保战略投资方案与负债特性的吻合度符合公司的风险偏好体系。

  制订战略投资方案还需要注重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最大化分散效应。例如在偿二代框架下,适当增加投资品种,可以增加市场风险的分散效应,降低最低资本要求。

  同时,制订战略投资方案要兼顾偿二代的影响。由于偿二代的规则制定以风险为导向,更能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引导公司走向更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在偿二代下,会计上对固收类资产的分类(持有至到期HTM和可供出售类AFS)对市场风险下的利率风险就有截然不同的影响。HTM资产在计算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时由于其以成本法计价,认可资产价值在利率变动时不变化;然后AFS则随利率上升和下降而减值或增值。这对人身险公司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其负债计量也受利率上升和下降的变动而变化。在做会计分类决定时,管理层还要兼顾考虑HTM资产不会对实际资本造成波动性,而AFS资产则会的因素。如何合理规划会计分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同时也是管理偿付能力的一个抓手。如何将投资、会计、精算等一系列日常经营管理的点拼成一个面,让每个决策都能全面考虑对公司的影响,无疑是偿二代下管理层将要面临的新课题。

  此外,在某些所需的投资品种匮乏的情况下,比如,无法找到足够长久期的资产来匹配负债,创新性地利用衍生品管理风险,是未来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三是制定动态战术投资决策。

  战略投资方案是公司的长期目标,不应频繁变动。但不应频繁变动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应该结合长期市场假设和敏锐的短期市场判断,在每一大类资产设定的允许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即所谓的战术投资决策,最终在公司风险偏好体系下追求最大的投资收益。战略投资方案制定完成后,也需要对其中模型的各类假设进行定期回顾。

  保险资金投资考核机制的变化

  现状分析

  现阶段保险资金的考核指标相对单一,主要看重绝对收益或相对收益,缺乏对投资风险的考量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金融活动的实质都是对风险定价,然后按照相应的价格交换风险的过程。现阶段的考核机制忽略了单一追求高收益而引入的其他风险的成本,往往使保险资金的投资偏离了其负债结构的真正需求。

  未来展望

  一是注重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

  风险可以定义为偿二代下的最低资本。在新的风险导向的监管体系下,投资行为产生的风险成本是必须纳入考核机制的。保险资金的投资应该更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和监管目标相统一。

  二是考虑资本占用及资本成本的投资表现考核机制。

  战略投资方案是结合保险公司的负债特性,综合多方面因素而制订的长期目标。保险资金投资的目标应该是在匹配负债的基础上追求的绝对收益,具有长期性和稳健性的属性。所以,保险资金投资的考核机制应该如下所示:

  ⊙ 以绝对指标(即对战略投资方案的执行情况)为主,这样可以减缓短视冲动,保证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

  ⊙ 以相对指标(即战术投资策略的执行效果)为辅,这样可以引入一定的激励机制,保证在战略投资方案的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三是量化最低资本。

  在偿二代下,保险资金投资涉及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上。考核机制也可以为投资部门制定相应的最低资本占用目标,在此目标内追求绝对收益。

  (王海晶,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本组文章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8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