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
——保险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机遇
□ 《转型与变革: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课题组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巨大需求空间。农业人口众多和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面临经济发展和机制构建等全面挑战。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伴生的制度改革需要有效的社会管理和风险制约机制,而在精简行政机构和市场导向的趋势下,借助和利用兼具市场机制和社会管理功能的保险业来进行辅助管理和风险防范,对城镇化良性发展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保险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运用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一国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率每提高1%,人均保费收入增长约5%,保险深度提高4.4%。其中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的相关性高于保险深度,并且对保险密度变动的解释力更强,通过把经济体分组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本文进一步发现两者的正相关系在欠发达国家更为显著,并且保险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发展得也更快。除了城镇化率以外,城镇化所带来的风险意识、人口因素、人均收入、消费文化等也对保险需求造成影响。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数据和经验,以及对城镇化与保险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也表明一国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
二、 保险业要把握历史机遇,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双赢格局
我国城镇化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面临经济发展和机制构建等全面挑战。在应对城镇化风险和挑战中,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不仅在城镇化建设投资、风险管理和补偿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辅助社会管理等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优势。通过合理谋划和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保险业发展可以形成双赢格局。
城镇化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机遇。城镇化意味着传统的以土地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风险保障体系将会断裂,城镇人口更需要以商业契约的方式寻求自我保障。城镇居民财富和收入增长必定提高对商业保险和理财的需求。通常更高的收入和资产促进了居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如汽车,房屋、寿险和健康险。城镇化会产生数亿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如何提供针对性的务工人员意外险,失地农民生存保险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保险业可以为城镇化过程提供资金支持。商业保险在城镇化过程中作为公共服务功能的辅助与补充,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 我国保险业在城镇化中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参与和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社会关系、经济形态、产业结构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发挥保险在社会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推动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保险业需逐步推广责任保险的相关险种及其使用范围,如雇主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等,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社会管理,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矛盾纠纷,激励、约束各主体行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其次,将保险机制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出发,合理、有效利用保险保障机制。政府应积极发挥监管引导和政策协调作用,推动保险机制与城镇化建设配套制度衔接,优化保险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环境。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降低资本要求等方式支持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企业为失地农民、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险服务,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险种。同时,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简化审批流程,并积极引导险资进入最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领域。
第三,保险业在城镇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保险业可利用自身市场化、专业化和灵活性等特点,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保险对失地农民支持,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解决被征地农民长期保障问题。其次要发挥保险对农民工的保障作用,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意外、生育等方面保险服务,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并提供养老、疾病、医疗、护理等多种保险品种,有助于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促进消费结构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
最后,保险业要在城镇化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作用。保险行业应致力于完善保险产品结构,进一步强化理赔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及时赔付措施、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改进与各类重大灾害相关的保险服务。行业应建立重大灾害风险预警及预估、评估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效率,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