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财政吃紧成诱因 社保基金成唐僧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8日 10:33  《理财周刊》

  一边是企业和个人承受着较高的社保缴费负担,一边却是存在着社保基金被地方政府随意挪用充数的现象。那么,社保基金究竟为何会变为地方政府眼中的“唐僧肉”呢?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土地财政吃紧成诱因

  财政部税政司近日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 》显示,2012年1~3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585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亿元,增长10.3%。但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2.1个百分点,为近3年同期最低。同时,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也显示,在经济主动减速的大背景下,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一些地市甚至出现税收收入超20%的负增长。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热度正在下降。

  然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税收下降之时,往往可以通过土地财政收入这一重要的非税收入进行弥补。过去几年中,我国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中,土地收入基本上占到了40%到80%,成为非税收入的主体。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今年以来各地土地市场继续呈现成交冷清态势,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减少47.5%。

  税收和土地财政的双下降,使得各地财政增收的任务压力大增。为了完成增收指标,各种特殊增收办法便应运而生。比如有的地方会随意增加乱收费项目,以费充税,甚至有的还会要求企业“预缴”所得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中国税务学会理事胡怡建对此表示忧虑,他指出,今年中央政府通过结构性减税希望让利于企业和民生,希望通过减税效应的发挥带动居民消费的扩大、振兴实体经济和民间投资。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既定的财政收入高增长目标而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收入,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对冲结构性减税的正面作用,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加剧社会分配不公,进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与这种挖空心思“开源”方法相比,还有的地方政府想到了方式更便捷、效果更显著的办法,就是将社保基金抽调过来充数,这种方法类似银行季末拼命拉存款一样,等到考核结束后,再把资金调走。但这样的做法却给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因为今天社保基金可以被地方政府轻易挪用充数,就难保将来地方政府财政吃紧之时,社保基金不会被地方政府真的拿去填财政收入不平衡产生的窟窿。

  地方政府减支势在必行

  说到底,有些地方政府拉社保资金充数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最近十多年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已经让各级政府习以为常,并且对高增长形成了强烈预期,并在高增长和高支出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进而形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今年一季度税收增幅的迅速回落,让一些地方政府乱了方寸,为了应对财政高支出的压力而不得不想尽办法开拓财源。

  胡怡建表示,面对财政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能采取的应对方法只有两种,要么是加强征管,开拓财源,要么是勒紧腰带,减少支出。从眼下中央的经济工作意图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地方政府应该借机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各种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也应该加强审核,能不上的就不上。还有“三公”开支也还有很大的减支空间。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财政收入并非只能增收不能减收的单行线。

  短评

  监管要落到实处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切实保证纳入社保专户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财政部的通知指出,近年来,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下,社保专户管理不断完善和规范,制定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规程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和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2011年以来,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地方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在核查工作中,社保专户管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解决。规范社保专户管理,是维护财政资金安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制度性、机制性措施。

  应该说,这一通知的发出,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肯定。的确,随着社保基金的雪球越滚越大,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愈加宽广,社保基金的安全性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里说的不光是投资安全,还有监管安全。前有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惨痛教训,如今又出现了地方政府拿社保基金充数财政收入的乱象,实在让我们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很是担忧。如果无法让社保基金的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透明化、独立化,一旦将来社保基金多元投资开闸,恐怕我们将看到更多侵占、挪用社保基金的事件发生。到那时,恐怕再高的缴费比例,再高的投资回报,都无法弥补上这个黑洞。

  不过值得大家安慰的是,现在社保基金的规范管理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相关的监管措施能落到实处,就能让广大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社保基金带来的实惠和保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