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存款变保单 保户与险企掐架谁对谁错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02:45  证券日报

  ■袁 元

  存款变保单,这是今年315金融维权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很多消费者投诉说:“到银行存款,银行的理财经理一个劲地向我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当时被高高的收益数字忽悠糊涂了,往往是到家里有急需用钱的时候,才发现买的都是保险,并不能如存款一样随意提现。知道上当,已经晚了。”也有一些消费者在被银行的理财经理忽悠买了保险产品后却拿不到原先承诺的高收益。于是把火气全部发在了各家险企的头上,让各家险企的客服部门颇有些“闭门家中坐,祸自天上来”的无奈之感。

  难怪险企的客服经理郁闷,本来嘛,保险产品的卖点在于出现意外之后的保障功能,突出的是“保障”二字。既然是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保障,那么保险产品的收益率肯定不及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否则的话,一旦保户出现意外事件,险企的赔付资金从哪里来?然而,如今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以高收益为诱饵,将保险产品当理财产品卖。在这些保险销售人员的眼中,只要能把保险产品卖出去,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忽悠得越高越好。

  至于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被忽略不计也是常有的。正是这些保险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误导,使得很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糊里糊涂地把一张张存单变成了保单,保险销售人员在把保单推销出去后拿到了可观的佣金,而险企则是充当了消费者回过神之后的投诉对象,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细思险企和保户的掐架大战,主要症结在于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由于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对于保险产品的专业知识不太了解,在巨大的销售指标压力下,要么是故意误导要么就是无知误导,使得保险产品一个个被隐蔽巧妙包装成为“高收益”理财产品。一旦“东窗事发”,险企自然成为消费者的“出气筒”。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你去银行存款遇到向你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客户经理时,一定要先问几个“为什么”。毕竟来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一向推崇稳定低收益的银行客服经理突然向你推荐高收益理财产品,肯定里边是有些“弯弯绕”的。况且如果你真的追求投资的高收益,何必要去银行呢?去炒股不就得啦,搞得好的话一天就赚个6%,比存银行一年的收益率还高。因此,去银行存款,图的就是稳健,去险企投保,图的就是保障,去券商炒股,图的就是快钱。当你去银行存款还要追求高收益时,你不是进错了门吗?

  其实,笔者一直认为国内险企的销售手段有些瑕疵。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有风险伴生,重大疾病、交通意外等等等等,我们不是钢铁侠,这些风险每个人都有遇到的机会,而保险提供的保障功能能够在我们遇到风险时提供一个帮助我们化解风险损失的机会,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可是如今险企在宣传保险产品时,对于产品的保障功能说的是遮遮掩掩,对于产品的投资收益功能说的是天花乱坠,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保险产品真能做到那么高的收益率,那券商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不就该下岗喝东风啦?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家去做,低风险投资去找银行,高风险投资去找券商,保障性投资去找险企,各司其职,那险企和保户掐架的事情或许会少许多。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