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企投资保险业首份成绩单:挖沙还是淘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 01:05  第一财经日报

  董云峰

  截至上月底,内地140多家保险公司中的绝大多数,均已首度公布年度财务信息。而央企(本文指非金融央企或产业央企,不含招商局集团)掘金保险业的首份成绩单,随之浮出水面。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0年底,由非金融央企发起设立、控股或作为主要股东的保险公司,约为20家,占全国保险公司总数的14%。

  从目前来看,宝钢与中石化已经进入收获期,中石油与国家电网初尝盈利滋味。同时,尚有近10家保险公司仍在亏损当中;在此背景下,加码者如国家电网,淡出者如五矿集团。

  央企烙印15年来愈深

  央企大规模进军保险业,始于1996年。那一年,华泰财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与中宏人寿等险企相继成立。这4家公司的发起股东囊括了中石化、宝钢、华润、中海油、中粮集团、中外运和中化集团等众多央企。此后,中国保险市场的央企烙印,越来越深。

  这15年间,除了上述4家公司外,又出现了10多家由央企发起设立的保险公司。它们包括五矿集团与法国安盛合资的金盛人寿(1999年,成立时间,下同);中粮集团与英杰华保险合资成立的中英人寿(2002年);中石油联手意大利忠利保险成立的中意人寿(2002年)与中意财险(2007年);华能集团发起设立的永诚财险(2004年);华润集团参与发起设立的华泰人寿(2005年);中石化发起设立的安邦财险(2004年)和阳光财险(2005年,发起股东还包括南方航空、中铝集团和中外运);中邮集团与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CNP)合资成立的中法人寿(2005年),以及后来单独组建的中邮人寿(2009年);国家电网旗下“英大系”保险公司——英大人寿(2007年)和英大财险(2008年);南方电网发起设立的鼎和财险(2008年);国电集团2010年从北京市国资委手中接盘的瑞泰人寿。

  目前中国保险市场资产过千亿的主体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太平和中再集团等6家保险集团,以及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除平安与泰康外,其余公司皆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淘金者

  宝钢集团堪称最青睐保险业的央企,它现为太保、新华的第一、第二大股东,粗略估算,宝钢所持两家公司股权价值高达500多亿元。

  另一个令人艳羡的潜伏者是中石化。据披露,由中石化发起设立的华泰财险、安邦财险与阳光财险,均已盈利数年,三家公司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59亿元、5.08亿元和3.59亿元。

  同样进入收获期的,还有去年盈利2.18亿元的中英人寿、盈利1.23亿元的中宏人寿、盈利近9000万元的永诚财险和盈利1000万元的鼎和财险。

  经过10年的发展,中石油旗下中意人寿以近400亿的资产规模,稳居外资及合资寿险榜眼,去年实现净利润6838万元。不过,成立近四年的中意财险,去年净亏1.36亿元。

  挖沙者

  从去年财报来看,除了中意财险与英大人寿,尚未盈利的还有瑞泰人寿(亏损8900万元)、中法人寿(亏损1643万元)、中邮人寿(亏损3966万元)、中航三星人寿(亏损6110万元)、金盛人寿(亏损7689万元)和海康人寿(亏损8974万元)。

  拥有两张牌照的国家电网却也是“喜忧参半”。旗下英大财险过去两年均实现了盈利,但在去年,成立近4年的英大人寿却亏损3.45亿元,历年累计亏损7.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控股两家寿险公司的中国邮政似乎也面临这个问题。自2009年9月成立以来,中邮人寿作为中邮直系成员迅速崛起,而合资公司中法人寿陷入尴尬境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成立五年的中法人寿总资产8.35亿元,资本金一直停留在2亿元;而成立15个月的中邮人寿,总资产已达24.19亿元,接近中法人寿的3倍。

  争议中的产融结合大潮

  央企进军保险业,仅是中国产融结合大潮的一部分。中国产业资本正在迅速向金融领域的各个角落渗透。围绕产融结合的合理性与风险隐患,一直争议不断,而监管层的态度并不十分明朗。

  “产融结合,我们感觉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今年2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专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资委正在研究的问题是:国有企业大的企业集团走到哪一步比较合适,同时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不能说做保险的就先进,不投保险业的就落后,就像上街买菜,选择不同而已。”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向本报指出,央企进军保险业是投资多元化的体现,不应刻意渲染。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