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运营海外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 10:5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 郑秉文

  个人账户两个目的未能实现

  基本养老保险引入个人账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了使养老基金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进行市场化投资。1955年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十几个国家随之纷纷效法;1981年智利建立个人分散决策的、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的账户投资制度,十几个拉美国家随后先后跟进;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保顾问委员会召开经济学家会议,经过几年研究,他们认为养老基金的市场化投资只有经过个人账户进入市场才能避免大规模计划经济因素的回归。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加强参保人个人与未来收益的联系,增加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也好,智利的个人分散型投资体制也罢,都是为了强化个人责任,尤其是90年代后期欧亚6国名义账户的引入,强调个人的义务与责任已上升为第一位,因为名义账户里根本就没有真实资产可供投资。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建立的,个人账户由此“楔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之中,最终建立起一个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由于建立个人账户需要支付巨大的转型成本,于是,为了减少财政压力,账户比例从1997年的11%降至2005年的8%,并且做实账户仅作为一些省份先行试点,绝大部分省份的账户只能维持“空转”。同时,为弥补连年下降的养老金,中央政府不得不连年动用行政手段上调10%养老金。上述缩小账户规模和人为上调养老金这两个举措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制度内生缺陷造成的结果。但是,引入账户的激励作用、加强个人责任和强化个人缴费与待遇水平的联系的目的就大打折扣,在待遇计发上,目前账户的约束功能和激励机制已微乎其微,甚至荡然无存。

  至于引入账户实行市场化投资的目的,那就更没有实现。账户基金与统筹基金实行的始终是一个投资策略,主要用于银行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收益率只有2%。账户资金没有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原因很多,例如,资本市场不甚发达,风险较大,因此,东三省做实账户试点方案中没有包括市场化投资方案,制度准备尚存差距。再例如,十几个试点省份做实账户试点的账户资金累计已高达1100亿元,试点各省跃跃欲试,尤其是东三省,试水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很高,但国家有关部门十分慎重,看法也不尽一致。

  账户资金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压力已经很大,情势十分紧迫:2008年的CPI是5.9%,2%的账户资金收益率等于是负利率;账户资金滚存余额逐年增加,每年上百亿;重要的是,辽宁当期统筹缺口允许从本省账户资金“借贷”的模式一旦普及到其他试点省份,统账资金不能相互透支的“试点原则”一夜之间“归零”,此时如果账户资金市场化投资还是无动于衷,始终维持与统筹资金一样的投资策略,年复一年地“静等”统筹资金的缺口来借贷,那么,“名义账户制”便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嫁出去的姑娘还没入洞房就又回到了娘家。

  海外两种投资管理模式参考

  自基本养老保险引入个人账户之日起,其投资管理模式即可大致分为两种,如前所述,一是实行中央公积金制的中央政府统投资模式,目前大约十几个英国前殖民地国家采取这样的制度。二是账户持有人实施投资决策的分散投资模式,我国香港地区的强积金和拉丁美洲的智利等十几个国家私有化模式。瑞典实行的也是统账结合模式,其账户基金实行的也是香港模式。就笔者所及,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三种账户资金投资模式。这里说的是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投资模式,不是指没有引入账户的现收现付养老金,更不指自愿性的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账户资金都出现较大损失,比如,香港强积金市值缩水25%,从2483港元下降到2112亿;瑞典账户资金损失惨重,缩水35%,从3107亿克朗降至2333亿克朗。拉丁美洲11国账户资金从2803亿美元缩水至2631亿。金融危机为账户资金带来的巨大冲击引起欧洲发达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极大关注,在2009年10月刚刚结束的一次欧盟与中国举办的研讨会上就成为会议的主题,甚至就在笔者今天参加的在瑞典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同样也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一个主题。

  但是,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外账户资金市场化投资带来的损失和冲击不应成为我国止步不前的借口,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反而应加快账户资金市场化投资的步伐。问题仅仅在于,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账户投资体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