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寿估值合理可低吸

  苏娜/文

  从国际、国内大环境来看,经济复苏根基未稳,各国央行流动性退出也只是在研究层面,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转向,从逻辑上讲,资产重估尚未结束。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则保险股的投资钟摆仍会向上摆动。而3只保险股中中国人寿是最好的标的。

  从经营层面看,中国人寿经历了保费调整之后,产品结构更加健康,新业务利润率有了大幅提升,如果未来新业务价值能保持2009年中报披露的水平,加上投资收益超预期因素,则当前股价吸引力明显。 

  中国人寿弹性最大

  这里所讲的弹性,是指股价相对于大盘指数涨跌的系数。指数上涨时是股价的催化剂,下跌时也有更大的杀伤力。

  在股票投资标的中,保险和券商股弹性最大。根据光大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肖超虎的测算,基本上股市上涨10%,保险公司净资产可增加5%,证券公司净资产可增加3%;换句话说,股市上涨10%, ROE 可增加3-5 个百分点,带来的实际利润空间非常大。本文重点介绍保险股的投资技巧,券商股暂且不表。

  这其中的奥妙不难理解,关键是权益投资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大小。分析起来,你需要考虑3个关联指标:资产权益比(杠杆)、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权益投资占投资资产比重(即权益仓位)。(注:这部分分析适用于券商股。)

  如果你只是看权益仓位,则非常不全面,必须综合考虑权益投资收益对每股净资产的具体影响。

  内地3家上市保险公司中,平安资产权益比最高,2008年年报的数据是8.69倍,今年一季报之后上升到9倍。一季报中平安、国寿和太保分别为9.06倍、7.32倍和6.88倍。

  平安的杠杆最大,但无缘最大弹性保险股,而且单这一指标就可将平安排除,即平安一定是弹性最小的那一只。

  因为平安总资产中要剔除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等非保险资产,以2008年年报中披露的数据计,保险资产为5100多亿元,非保险资产占了接近2000亿元。后续的投资资产和权益投资都是在保险资产既定的范围内,这一下,平安的总资产要打个七折。

  即使不从这一环节排除平安,下一个指标“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安也注定被淘汰。

  以最近的中报为例,平安该指标为58.84%,而国寿高达94.61%,悬殊更大了。客观说,今年上半年平安加仓幅度也非常大,动态的权益仓位与国寿恐怕难分伯仲。但因资产结构的问题,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这就是体现纯保险公司好处的时候了。

  国寿弹性何以胜过太保呢?太保也是纯保险业务,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国寿相若,从历史数据看,略低于国寿,所以在比较这两家的时候,重点是看权益仓位。

  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太保的权益仓位最低,仅4.7%。上半年尽管也有加仓,但从公开信息来看,加仓幅度比国寿和平安逊色不少,预计中报披露数据应不超过10%。而从公布的中报来看,国寿和平安权益仓位分别为13.4%、9.6%,国寿最高,且领先很多。 

  补涨行情

  中国人寿今年一季度每股净资产相对于2008 年年底上涨了8.2%,上半年净资产增速达到了17.4%;中国平安上半年净资产增速为14.7%。分析师普遍预测中国太保净资产的增速将会是最低的,可能在10%-11%左右。

  中国人寿净资产增速将是3家公司中最高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其今年上半年进行了积极的权益投资。

  国寿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的投资收益率为3.27%,简单年化后为6.63%。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标未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即该投资收益率并不包含不在利润表中反映的投资收益。如果加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属于国寿股东部分的浮盈107亿元,则投资收益率为4.36%,年化投资收益率为8.84%,高于中国平安的7.3%。

  长江证券保险业分析师刘俊、李聪做了一个统计,结果表明:从历史上看,国寿净资产的变化趋势基本上都与当期的股价表现直接挂钩,而当期的EPS与股价的走势几乎无关,甚至是方向上的背离。

  国寿今年上半年每股净资产增加0.83元,即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的话,每股收益为0.83元,而实际公布的为0.49元。

  虽然这些利润中有一部分目前尚未实现,但毕竟是公司上半年所创造的价值。分析师普遍预期国寿全年每股净资产增加额可能达到1.3-1.5元左右。如果下半年能成功兑现浮盈,国寿的年报会更加靓丽。

  国寿上市以来,2007-2008年,“当期每股净资产-当期EPS”这一项为正值时,股价就大幅跑赢大盘,这一项为负时,股价就大幅跑输大盘。极好地验证了国寿的弹性。

  但这一定律在2009年上半年却被打破了,一季报和半年报,该项分别为0.20、0.18,股价却跑输大盘10个百分点。

  规律被打破的原因可能是国寿上半年的保费调整,令投资人担心其市场份额下降。但中报公布的保费调整效果是超预期的好,市场信心恢复后,国寿可能会有补涨行情。 

  转型初战告捷

  国寿去年底开始的保费结构调整已经小有斩获,半年报公布后,不少分析师都呼“惊艳”,还有人赞国寿“华丽转身”。

  之前国寿靠银保大赚保费,但新业务净利润较低,加上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压缩银保渠道,这才有了国寿和太保的业务转型。从中报来看,国寿的保费调整成果显著。上半年,国寿在标准保费收入下降5%的前提下,新业务价值增长了38%。这一增长水平甚至超过了平安,而利润率也与平安相当。

  上半年国寿内涵价值达到2673.2亿元,折合每股9.46元,较2008年年底增长了11.34%,每股内涵价值增加了0.96元。同时一年期新业务价值达到167.6亿元,折合每股0.59元,比2008 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20.4%;今年前6 个月的新业务价值达人民币103.46 亿元,同比增长37.8%。

  虽然标准保费出现了下降,但新业务价值却逆势增长了38%,主要是因为利润率从22%上升到了32%。利润率的上升抵消了标准保费的下降,同时促进新业务价值大幅上升。

  在保费收入下降的基础上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也说明国寿业务转型的成功。主要是期交业务占比提高以及趸缴产品的保单期限被拉长。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占比由2008年上半年的18.13%提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22.13%;主打的分红产品在上半年所售保单的期限由原来的3年左右为主上升到10年左右。 

  如何估值

  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对保险股并不偏爱,对估值的困惑可能是一大原因。如简单以PE估值,那股价真是贵上天了。以PB估值,也常常觉得不便宜,香港的金融股投资大师林森池认为保险股3倍内涵价值是合理估值。

  当前保险业分析师都在用评估价值法估值,即“内涵价值 + 一年期新业务价值 X 新业务价值倍数”。新业务价值倍数比较像一般上市公司估值中的P/E,所以有一定的任意性,是一个受市场信心影响较大的东西。

  内涵价值和新业务价值都是保险精算里的概念,一般人很难弄懂。简单地说,新业务价值是和新获得的保费相关的,新增保费越多,保险期限越长,该数值就越大。内涵价值则受当期净资产的影响较大,进一步说,受投资收益的影响也比较大。

  如果回到“增长”这个最能体现公司价值的层面来看,可能投资者比较容易明白,保险公司也一样,也是看哪一家公司增长得最快,增长得越快,投资价值越大。

  保险公司实现快速增长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公司的负债规模,即增加保费收入;二是提高公司当期的投资收益率。

  第一种方式,对于公司当期业绩几乎没有提升,但其对于评估价值法的估值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种方式,对于当期经营业绩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是其对于评估价值法的估值结果却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评估价值法无疑是比较科学的一种估值方法,但由于几乎不反映公司当期经营超预期的东西,所以在目前的市场中很难引导未来股价的走向。

  刘俊认为,可以把评估价值法的评估结果看作是价值中枢,股价会围绕这个中枢上下波动,而短期影响这种波动的因素就是公司的经营状况。

  从目前股价来看,平安隐含的2009年一年期新业务价值乘数为27.41 倍,国寿为30.94倍,国寿看起来贵一些,但是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考虑到国寿今年投资收益率可能超预期的因素,股价仍有吸引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