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大险企“出海”收获各异
时报讯(记者 袁峰)两大保险公司“出海”初期业绩如何?近日,记者从中国平安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会上获悉,由于次债危机的阴影并未消失,富通银行股价缩水,平安浮亏达30亿人民币。而与中国平安、中国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深陷投资“亏损门”相比,中国人寿通过IPO前的战略入股VISA,实现了账面浮盈翻番。
平安投资富通亏近30亿
季报显示,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股权的期末账面值为199.84亿元,较初始投资成本230.28亿元下跌13.2%,损失近30亿人民币。据悉,中国平安于去年9月到11月间,分三次在二级市场吃进欧洲富通集团的股票,并于11月29日宣布,以18.1亿欧元(约196亿元人民币)购入了后者的9501万股股份,从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富通集团总股本的4.18%。
在平安收购前,因次债问题富通股价已连续下跌4个月。平安在买入富通股票期间,富通股价既出现过22.5欧元的最高价,也出现过16.2欧元的最低价,但总体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平安的平均持股成本为每股19.05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番中国金融企业投资海外金融机构的案例中,平安是目前惟一采用从二级市场分批买入的投资者。在全球金融市场走势一时难以看到底部的情况下,相对于一次性的协议定价,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做法。
3月19日,作为电子支付服务行业全球著名品牌的Visa公司在纽交所上市。IPO前,中国人寿入股3亿美元,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按照4月30日的收盘价,中国人寿实现账面盈利比例超过100%。
专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忧
申银万国金融行业分析师周文认为,不应该对中国目前的海外投资行为抱有过分担忧。其实,不难发现,中国资本的收购背后其实并不着眼于短期投资收益的兑现,而是长期投资行为,甚至是为了国际性战略扩张的必由之路。如平安之所以收购富通,是因为二者都兼备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模式相似。平安对次贷是有判断的,购买的资产管理部门是收费的业务,相对来说不会有很大问题。
不过,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黄伟说,部分企业海外并购可能会成为“冒险者游戏”,带来严重的财务负担。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3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在巨额海外并购的“捷报”接踵而来时,我们有理由振奋,更需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