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保险机构缘何钟情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中山东一路17号,是一幢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的英式小楼,这幢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建筑,却承载着中国保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意义:1992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保险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便设立于此。

  如今,它依然矗立在外滩,见证着上海保险市场的与日繁荣。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以中外资保险机构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开放性保险市场格局在上海已经形成。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作为其重要产业之一的保险业正在迅速、健康地发展,保险机构数量与日俱增,机构类型日趋多样化。

  在近3年时间里,上海保险业保费收入从307亿元增长至482亿元,保险公司数量从55家翻番至96家(包括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探索,上海保险业日益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北京、深圳、天津、重庆等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出台诸多扶持政策力度,以吸引保险公司眼球。而在出台优惠政策上,上海并不见长,仅是浦东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财政扶持政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利润空间使上海成为保险公司集中火力争夺的战场?素有国际保险“航母”之称的英国劳合社或许能给出一个答案:虽然没有提及过多原因,但在国内其他地区考察多年后,劳合社最终选择落“子”上海。

  劳合社的选择,也是市场的选择。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原委:“证券市场是否活跃、进出口贸易是否发达、居民收入是否领先等是我们总部选址的标准,而综合下来,我们给上海打的分数最高。”

  劳合社当下入沪,无疑将加大上海力争成为再保险中心的筹码。上海保监局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如是形容劳合社的“角色”——劳合社进入中国最立竿见影的效应,就是为上海带来大量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作为一个保险市场,劳合社中国子公司落户上海,势必会吸引与劳合社有业务往来的国际公司入沪。

  可以说,劳合社的到来,让上海建设保险中心城市由“量变”向“质变”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让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了更足的底气。

  事实上,保险中心不能只靠政府推动,而是由市场形成的。当一个城市的自保、分保业务渐渐活跃起来时,保险中心自然就形成了。我们发现,无论是伦敦还是纽约,在两个保险中心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政策支持色彩,政府在其中只不过起到了提供基础保证设施的作用罢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